十八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400-6239-993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2-09-21 16:21:21  |  关键词: 华中师范大学

  •  
  •  
  •  

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

【答】学校教育是一种狭义的教育,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专业人员、有固定场所进行的培养人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知识来陶冶人。如今各个国家的学校教育部非常发达,基本上都有完整的教育体系和制度,各国都普及了义务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培养人方面的主导作用重视其对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产生的重要作用。

2.教育目的(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3.讲授法

【答】讲授法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指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它又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三种。运用讲授法的要求是:(1)讲授的内容要有高度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2)讲授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3)注意启发性;(4)讲授的语言要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有艺术性。

4.《学记》(见2013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5.道尔顿制(见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6.元认知

【答】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以及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在学习的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一个对信息流动的执行控制过程,它监视和指导认知活动的进行,负责评估学习中的问题,确定用什么学习策略来解决问题,评价所选策略的效果,并改变策略以提高学习效果。这种执行控制功能的基础就是元认知。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规律性、连续性和继承性。一方面,教育对社会具有依存性;另一方面,教育又是一种主体性的实践活动,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发展。

(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①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养的人作用于社会;②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③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3)教育一经产生、发展便将形成和强化其相对独立性,包括形成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组成的特定教育结构;逐步建立形式化、班级化、制度化、系统化的教育组织形式;逐步构建按专业、系、院、校运行的学科规则与专业规范等方面整合的教育系统。这是教育发展积累的珍贵智慧、资源和财富。

2.简述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答】(1)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

(2)教师上好课的基本要求:①明确教学目的;②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④注重解惑纠错,解决学生的疑难;⑤组织好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要好;⑥布置好课外作业。

(3)一节好课的标准是: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组织有效、积极性高、表达清晰。

3.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见2015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4.简述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答】(1)内部条件。

①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②成熟和年龄特点。③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它们都影响着学习动机的形成。④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直接反映的理想情况或志向水平影响着学习动机和目标结构的形成。⑤学生的焦虑程度。它不仅影响动机,而且影响成绩。

(2)外部条件。

①家庭环境和社会舆论。社会要求通过家庭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的文化背景、精神面貌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②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本人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榜样;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的动机和行为产生影响;教师是沟通社会、学校要求与学生成长的纽带。教师要善于把各种外部因素和学生的内部因素结合起来。

三、论述

1.论述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

【答】(1)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和整体性。①顺序性。整个身心发展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也是如此。例如,人的认知的发展总是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

②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特征,前后相邻的阶段有规律地更替着,每一发展阶段需要一定的时间。各阶段心理的发展都表现出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③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不同;二是不同个体身心发展的质量可能不同,比如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

④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是不均衡的;另一方面,在同一时期,青少年身心不同方面的发展也是不均衡的。

⑤整体性。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要求教育把学生看作整体,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完整、完善的人。

(2)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教育教学的意义。

①顺序性和阶段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人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教育规律遵循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

②依据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③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受教育者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发展特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研究不同时期个体的成熟状况及其特征,了解成熟期,抓住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积极促进青少年身心迅速健康地发展。

2.论述朱子读书法及其当代意义。(见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3.评述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见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答】(1)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的体系。

(2)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的规律。问题解决需要一个过程,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有利于问题解决。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通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思维策略,会有效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对问题展开全面分析,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问题解决中得以发挥。

(4)教授问题解决策略,灵活变换问题。帮助学生习得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方式,其中启发式策略最能有效地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5)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教师应让学生打开思路,从多种角度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并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尝试和实验,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猜想。例如:①当我们想写字,手中又没有笔,我们可以变换思路,用口红写字。②我们想记住一段文字,又苦于文字太多记不住,我们可以尽量编成顺口溜来帮助记忆。


专业课.jpg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3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400-6239-993
Copyright©2006-2020 www.tianrenedu.com.cn 豫ICP备2021029886号-1 营业执照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