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333中国教育史专题:科举制度的影响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2-12-17 23:13:10  |  关键词: 333中国教育史专题 科举制度的影响

  •  
  •  
  •  

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中国教育史专题:科举制度的影响相关内容,为报考教育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帮助。更多有关教育学综合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科举制度的影响

1.科举制的合理性

科举制产生于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待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选士制度。它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不同于以德取人的两汉察举制,也不同于以门第取人的“九品中正制”。它是时代发展过程中最完备的选才制度,为世界多个国家学习借鉴。科举制存在1300多年,有其合理性:

(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选士大权收归中央,强化了中央集权,考试选拔官吏,提高了统治阶层的文化素养,通过考试,士子参政,打破士族垄断,笼络人心,缓解国内矛盾

(2)使选十和育士紧密结合。科举是“学而优则仕"的具体途径,它刺激『学校教育的发展,同时将儒家思想灌输到人们思想深处,统一认识。科举使得学校教育内容和教材一致,利于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考试名目繁多,扩大了人们的知识范围,特科又在一定程度上使文武并重。

(3)使选拔人才较为客观公正。科举考试有完备的制度和一定的内容,不同科目考法不同,为保证公平合理,采取了多种方法和措施,容许平民子弟参考,不论出身和门第,比较公平,进士科重考时务和诗赋,不求背诵经典,有利于检验人的才能。

2.科举制的消极面

但科举制也有消极的一面:

(1)国家只重科举,而忽略了学校教育。一切以科举为中心,学校成为附庸。

(2)科举制有极大的欺骗性。表面看起来客观公正,但评分的主观性较大,并且存在舞弊现象。大批学子终生耗费于科场,浪费人才。

(3)科举束缚思想,败坏学风。为了科举,学校教育中形成重文辞少实学,重教条形式,不求义理,重书本知识和经书,轻实践研究和自然科学的风气。为科考成功,有的士子出卖人格和良知,另外一些人则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这都是科举带来的畸形读书观和学习观。


专业课.jpg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333中国教育史专题:科举制度的影响,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