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一、有关的知识经验★★★
任何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知识、策略和技能。知识经验的不足常常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原因。有关的知识经验能促进对问题的表征。只有依据有关的知识经验,才能为问题的解决确定方向、选择途径和方法。
二、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智能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极为重要的因素,智力中的推理能力、理解力、记忆力、信息加工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影响着问题的解决。
个体的动机也影响问题的解决,动机的强度不同,影响解决问题的大小程度也不同。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定限度内动机强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动机太强或过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果。
三、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问题情境是指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是个体面临的刺激模式与其已有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一般而言,呈现的刺激模式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越接近,越能直接提供适合于解决问题的线索,就越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途径和方法。
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中心环节,它说明问题在头脑中是如何表现的。问题表征反映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因此对问题的解决也有不小的影响。专家和新手用于表征问题的时间不同。
四、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2011年统考已考选择题)
思维定势也称心向,指的是个体经由学习而积累起来的习惯倾向。在问题情境不变的条件下,恩维定势能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在问题情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思维定势就会阻碍主体用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功能固着是指当个体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便很难看出该物体其他功能的心理特点,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功能。它使人难以发现事物功能的新异之处,因此会阻碍问题的顺利解决。
【案例】: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
【分析】: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的方向进行思考的,是一种思维定势的表现。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摆脱其功能固着。
五、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解决问题起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由于原型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或相似之处,因此原型启发具有很大的作用。
酝酿效应又称直觉思维,有时候人们反复探索一个问题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儿个小时、几天或者几个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这时候常常可以很快找到解决办法。
◆易出题型:选择题、辨析题、名词解释、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