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品德的形成过程与培养
一、道德认知的形成与培养★★★
道德认知,也就是道德观念,是指个体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的概念、命题、规则等。道德认知的产物是个体的道德价值观念的发展,道德价值观念作为认知结构的一种成分,又会影响进一步的道德认知。
道德认知的发展过程是对道德知识的感知理解、掌握的过程,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形成一定的道德观的复杂过程。主要内容包括道德概念的掌握和道德评价力的发展。
可采用言语说服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来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
二、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
道德情感与道德认知一起,是推动人产生道德行为或制止不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其表现形式主要有直觉的道德感、想象性的道德感和伦理性的道德感三种。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途径和方法主要包括:
1.丰富学生有关的道德观念,并使这种道德观念与各种情绪体验结合起来。
2.利用具体生动的形象引起学生道德情感的共鸣。
3.在具体情感的基础上阐明道德概念、道德理论,使学生的道德体验不断概括、不断深化。
4.在道德情感的培养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要注意在培养品德时出现的情绪障碍,并设法加以消除。
5.重视教师的感化作用。
6.教师应创造一种安全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坦率地表达他们的观点,真诚地进行情感交流。
三、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
学生的道德面貌是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的,学生的品德也是在行为举止中得以形成和巩固的。因此,道德行为是衡最人们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道德行为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1.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
2.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道德行为方式。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4.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
在培养道德行为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儿个方面:
1.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情境,让学生坚持有意练习。
2.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和不良习惯。
3.合理、慎重地使用惩罚。
4.让学生远离犯错误的情境。
注意:虽然看起来这部分的内容不太多,但品德的形成过程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品德形成过程的相关理论,复习时不能轻视,注意知识点的掌握。
◆易出题型:选择题、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