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2014年杭州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2-12-24 12:40:02  |  关键词: 2014年杭州师范大学 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  
  •  
  •  

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4年杭州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4年杭州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产婆术(见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教育目的(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3.课程标准(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学校教育制度(见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5.教学模式

【答】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

6.教育机智

【答】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新的、意外的情况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巧妙地加以解决的能力。这其中也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灵活性。

二、简答题

1.简述知、情、意、行的相互关系。(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当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有哪些?(见2015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3.简述美国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并给予简要评价。(见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4.简要评述我国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见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三、论述题

1.有人说,“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发现法就是启发式教学”。请运用教学的有关原理评析这一观点。

【答】(1)讲授法是指教师将知识作为定论以系统性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是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在教育实践中的久盛不衰不仅与其自身的特点有关,还与我国的国情以及我国的教育传统有关。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学生数量多以及师资缺乏的情况长期存在,在此情况下,讲授法因其快速、高效的特点而成为教师有效传达教学信息的首选。

(2)发现法指学习者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发现不只限于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还包括发现人类现有的知识。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是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3)讲授法和发现法实际上并不矛盾。发现法强调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获取知识,讲授法强调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同化的作用。学生发现新知识,并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而是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作为基础。学生对新知识的同化,不是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头脑积极、主动地反应才得以实现的。应该说,发现法和讲授法虽侧重点不同,但都重视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及其作用。因此,讲授法和发现法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互相促进的,题干说法是错误的。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该以讲授法为主,在讲授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同时也要增加活动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去发现、去创造,充分利用讲授法和发现法的优势。

2.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及对教学的启示。

【答】(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对于传统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提出了巨大挑战,其主要观点包括:

①知识观。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不同学习者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理解,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②学生观。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③教学观。教学要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④学习观。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过程具有三个重要的特征: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的情境性。

(2)对我国当前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对于学习者做了初级与高级学习的区分,批评传统教学中把初级学习的教学策略不合理地推及到高级学习中;提出合作学习、情境性教学等,对深化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深远意义。

但是,传统教学重视知识的确定性和普遍性,注重分析和抽象,这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必要且具有合理性的。全盘否定它,同样会以偏概全,而且以特殊代替一般的错误会引起教学的混乱。

3.试述杜威和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并比较二者的异同。(见2016年陕西师范大学真题) 4.试述中国古代教育家的道德修养方法,并谈谈对今天德育改革的启示。

【答】(1)古代教育家的道德修养方法:

①立志。古人讲道德,首先讲立志。所谓“立志”,就是要确立宏大、坚定的志向,明确自身的责任和奋斗目标。孟子提出“尚志”。齐国王子垫问孟子:“士何事?”孟子曰:“尚志。”又问:“何谓尚志?”孟子曰:“仁义而已矣。”“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②明理。即明白道理。孔子曾对子路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③克己。孔子最早提出“克已内省”。“克已”是指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一定的道德规范。

④强志。墨子提出“强志达智”。他说:“志不强者智不达。”

⑤慎染。孔子很注重指导学生交朋友和择友。他提倡“乐多贤友”“友其士之仁者”,即选择“贤”和“仁”者为友,以达“以友辅仁”的目的。

⑥力行。孔子对道德实践是非常重视的,他主张“敏于事而慎于言”。

(2)对今天德育改革的启示:

①从德育地位方面:要重视德育的地位。

②从德育目的方面:我们今天对于人才的选拔也不能仅仅以学识为主,应该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

③从德育内容方面:孔子的德育思想以“仁”“礼”为主。它们同样是我们当今社会中应推崇的核心价值理念。

④从德育方法方面:古代德育强调持志、克己、中庸、力行、内省、改过等。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也需要采取多种德育途径和方法,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均衡发展。

专业课.jpg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4年杭州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