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民主主义与教育》
【答】《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一起被称为教育史上三个里程碑式的著作。书中全面阐述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包括“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地改造”的教育本质论和杜威的教育目的论、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反省思维理论等。
2.班级授课制(见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3.美育(见2010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4.隐性课程(见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5.教师专业发展(见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6.思维定势
【答】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惯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即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当问题情境不变时,思维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积极影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当问题情境发生了变化,思维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消极影响,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二、简答题
1.简述宋元时期蒙学教材的种类、特点与影响。
【答】(1)宋元时期蒙学教材的种类、特点。(见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2)宋元时期蒙学教材的影响。
①宋元时期的蒙学教材开始按专题分类编写,使蒙学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多样化。
②一些著名学者,如朱熹、吕祖谦、王应麟等亲自编撰蒙学教材,对提高蒙学教材的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③蒙学教材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韵语形式,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并力求将识字教育、基本知识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些经验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2.简述德育过程中的“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思想。
【答】马卡连柯是苏联早期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强调集体和集体教育。马卡连柯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体教育,其核心思想是“在集体中,为了集体,通过集体”,即教育工作的对象是集体,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集体教育。换句话说,集体既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客体。集体教育原则又叫“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意思是教师对集体和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影响是同时的,教师和整个班集体对每个成员的影响是同时的。
马卡连柯认为,集体与个人二者关系密切,教育个人和教育集体既可以同时作为教育目的,又可以同时作为教育对象。他说:“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这种影响同时也是给集体的一种影响。相反地,每当我们涉及集体的时候,同时也应成为对于组成集体的每一个个人的教育。”马卡连柯后来用“平行教育影响”来概括他的上述思想,强调教育个人与教育集体的活动应同时进行,每一项针对集体开展的活动应收到既教育集体又教育个人的效果。
3.简述英国的《1944年教育法》。(见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真题)
4.简述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
【答】(1)所谓成功智力就是为了完成个人的以及自己群体的或者文化的目标而去适应环境、改变环境和选择环境。智力是适应、选择和塑造环境背景所需的心理能力。
(2)成功智力具有三种基本成分: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人生取得成功不仅需要具备这三种能力,更需要在这三种能力间取得平衡。
(3)强调智力不应仅仅涉及学业,更应指向真实世界的成功。
三、论述题
1.在欧美教育思想“六三三”制的影响下,分析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经验与不足,说说其对我国现代教育改革的启示。(见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2015年陕西师范大学真题)
2.论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及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意义。(见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真题)
3.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课程观?
【答】教师的课程观是指教师对课程的各种认识和看法的总称,包括对课程的概念、课程的编制、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等各个方面的认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课程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的功能方面,认为课程的功能是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2)课程的结构方面,认为应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且设置综合课程,以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的内容方面,认为课程的内容应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相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4)课程实施方面,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课程评价方面,认为不应过分强调其甄别与选拔功能,应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能力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课程管理方面,认为应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应实行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4.元认知是什么?举例说明元认知策略的运用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见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