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班级授课制(见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爱弥儿》(见2019年上海师范大学真题)
3.综合课程(见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4.教育目的(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5.学习定势(见2010年湖南师范大学真题)
6.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答】(1)形式教育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教育家洛克、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形式教育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
(2)实质教育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实质教育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基础。
二、简答题
1.如何正确看待学校教育中的惩罚问题?
【答】一方面,惩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的不良行为;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惩罚的消极意义。
(1)对学生而言,惩罚不仅会带来生理伤害,更会带来心理创伤,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使其对学习和生活失去兴趣和信心。
(2)对教师而言,常用惩罚的教师容易形成错误的师生观,认为自己有绝对权威,对学生有“生杀大权”,从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3)对学校而言,一个惩罚盛行的校园势必会受到舆论的讨伐,失去社会的信任,造成学校的教育质量和信誉低下。
(4)总之,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校教育中的惩罚问题,既要肯定惩罚的积极意义,也要避免惩罚的消极意义。合理运用“教师惩戒权”,对规范学生的行为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但不应该矫枉过正。
2.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见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3.简述古希腊雅典教育的特点。
【答】(1)在教育目的上,主张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
(2)在教育方法上,提倡温和、民主。
(3)在教育体制上,婴儿出生后由父亲决定是否养育。7岁以前在家里受教育,重视游戏和玩具的教育作用。7岁以后,男孩开始接受学校教育。7~12岁进入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18岁开始接受军事训练。20岁通过一定的仪式成为公民。
4.简要分析《白鹿洞书院揭示》以及书院教育宗旨。(见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三、论述题
1.教师劳动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师劳动的特殊性会对教师提出什么样的要求? 【答】(1)教师劳动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复杂性。首先,劳动对象是具有各种独特品质的社会成员。其次,教师的劳动是一种以知识信息的传递为主要形式的过程。最后,教师劳动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②劳动手段的创造性和灵活性。这由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首先,表现在教师对教育、教学方法和原则的运用上。其次,表现在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上。最后,还表现在教育机智上。
③劳动整体的示范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带有强烈的示范性。
④劳动过程的长期性和长效性。第一,人才培养的周期长,见效慢。第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的结束而消失,而是会在学生长期的实践中趋于完善和成熟,同时,这种影响也是深远的、长效的。
(2)要求。教师劳动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教师专业素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多方面的专业要求,是顺利进行教育活动的前提,也是教师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
①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
②合理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a.本体性知识,即特定学科及相关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即课堂情景知识,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技巧、教育智慧和教学风格。
③复合型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设计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
④崇高的专业道德。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甘为人梯、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等。 ⑤强健的身体素质。主要包括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有节律的生活方式等。
⑥健康的心理素质。包括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积极丰富的教学情感、坚韧不拔的教学意志。此外,教师劳动的特殊性还要求教师应该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2.创造性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阐述二者的种种关系,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答】创造性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一种能力品质。它包括创造性认知品质、创造性人格品质和创造性适应品质。
(1)关系。
①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高智力者,创造力可高可低;低智力者,创造力一定低。反过来看,高创造力者,智力较高;低创造力者,智力可高可低。
②智力是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创造力还受到知识、人格特征、动机等因素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见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3.试论述赫尔巴特教育学思想的心理学基础。(见2013年陕西师范大学真题)
4.试论述陈鹤琴的儿童教育思想。(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