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一、教育的本质
教育本质是指人类从古至今纷繁复杂的各类教育现象中同一的、普遍的、稳定的,且又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
◆易考题型:选择题
二、教育的本质特性★★★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5.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永恒的历史现象,具有永恒性和历史性。
◆易考题型:简答题
三、关于教育本质的若干观点★★★
(一)教育是上层建筑
认为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称为“上层建筑说”。其主要论点有:
1.教育是通过培养人为政治、经济服务的,是一种专事培养思想品德、传递知识技能的工作,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一种活动。
2.教育与生产关系的联系是直接的、无条件的。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是以生产关系为中介的。
3.教育总是存在于一定社会中,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教育的性质也发生变化。因此,历史性、阶级性是教育的根本社会属性。
(二)教育是生产力
认为教育是生产力,称为“生产力说”。其主要论点有:
1.教育劳动是生产劳动。
2.教育具有传递生产劳动经验的职能。
3.教育实现了劳动力的再生产,它把一个潜在的劳动力变成一个直接的劳动力。
4.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
5.教育与生产力有着直接的联系,为生产力所决定。
(三)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
认为教育既具有生产力的属性,又具有上层建筑的属性,称为“双重属性说”。其主要论点有:
1.教育一部分属于上层建筑,一部分不属于上层建筑,但就整体来说,不能说教育就是上层建筑。
2.教育一部分属于上层建筑,一部分属于生产力,但主要属于生产力。
3.教育一部分属于上层建筑,一部分属于生产力,但主要属于上层建筑。
4.教育既属于上层建筑,又属于生产力。
(四)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的本质也应是多质的、多层次的。教育从产生开始就既和生产力有密切关系,又和生产关系有密切关系;既是生产力的必要组成部分,又是维持生产关系的必要条件。它随着劳动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它有生产力的成分,但又不能完全归结为生产力;它和经济基础有密切联系,但本身又不是经济基础;它有上层建筑的成分,但又不完全是上层建筑。对于这样复杂的社会现象,不能简单归结为上层建筑或生产力。
(五)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场所,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主要表现在:
1.教育代表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传播社会中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特别是个体的政治化;
2.教育通过社会规范的传递,使人们认识社会规范的意义和内容,规范个体行为,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3.教育通过培养人的职业角色意识、技能,为就业和生活做准备。
(六)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认识教育本质不应将其归属某一范畴,而应以其自身的规定性立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从本质上来看,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属性就不会改变或消失。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
◆易出题型: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