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教育的发展
一、古代教育的特征★★★
古代社会的生产工具以手工工具为主,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活动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或农业(牧业)经济为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贫乏;政治制度以寡头制和集权制为主,以“君权神授”为理论基础,阶级斗争是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社会文化资源为少数上层社会人士享有,主要知识形态为神秘的宗教知识和古典人文知识。
古代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3.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
4.教学组织形式是采用个别教学,没有形成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
5.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面向少数有特权阶层的子弟;
6.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在西方还包括宗教教义;
7.学校与社会生活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被局限在狭小的天地里,是一种封闭式的教育。
◆易考题型:选择题
二、近代教育的特征★★★(2011年统考选择题)
16世纪以后,世界进人近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也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
近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
1.扩大了教育对象,教育逐渐普及;
2.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联系逐渐紧密;
3.教育内容日益丰富,产生了班级授课制;
4.教育仍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易考题型:选择题
三、现代教育的特征★★★(2014年统考辨析题)
现代社会生产工具从手工工具发展到大机器和智能机器;生产方式从手工生产转化为大机器和智能化生产;经济形态转变为商品与市场经济;支柱产业从农业发展为工业和信息产业,社会统治和管理方式从专制政治走向民主政治;社会关系转变为独立个体之间的交往关系;日益健全的法律与道德或宗教一起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科学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成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性的力量。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现代社会又划分为两种历史上先后出现的不同类型: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
(一)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
1.教育目的的二重性。资产阶级子女由于政治和经济条件的优越,多数由小学、中学而后升人高等学校,成为管理生产、经营商业、从事政治活动和科学研究的专门人才;劳动人民的子女则多由初等小学、高等小学而后升人初等或中等职业学校。因此,劳动人民与资产阶级在受教育权上实质是不平等的。
2.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各国在教育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各国经济政治的发展和文化传统逐步建立起了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一整套教育体系,并不断改革和完善。
3.学校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到逐步结合。
(二)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
1.全体公民不分民族大小,不论男女,不管政治地位高低,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2.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
3.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有用人才。
(三)现代教育的共同特征
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由理想走向实践
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以往教育的首要的基本特征。现代教育之所以称为现代教育,首要之点就在于它能提出培养现代入即全面发展的个人这一目的并将它付诸实践。以往一切教育都不能做到这一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教育自身的发展,它一步步具体化并有了新的发展。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又一个基本特征。不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不能认为是现代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社会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普遍规律,马克思特别指出它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与教育民主化的进程是同步向前的。教育民主化的进程在各个时期各个阶段所面临的课题和表现不尽相同,是逐步深化和扩展的。首先是教育的普及化。其次是外部民主向内部民主发展。最后教育民主化与民族化、国际化的关系也是现代教育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之一。
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现代教育的核心是和学教育。教育的内容是科学的,教育的方法也是科学的。没有科学教育就没有现代教育。与科学教育对立的教育是宗教教育或建筑在信仰基础上的教育;它在本质上不同于经验性的教育或限于见闻和感性活动的常识教育;它还打破了在它之前的所谓文雅教育或古典文化教育的局限。
5.拥有前所未有的新手段
现代教育拥有前所未有的新手段。首先是社会力量,社会向教育频频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这是教育发展强大根本的动力。国际教育竞争和合作也是前所未有的力量。科学技术不断发明革新,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也应用到教育中来,甚至成为教育的一个专门领域,教育技术也发展起来。
6.日益显示出整体性、开放性
现代教育逐步
0发展为一个开放的系统。首先是现代学校制度逐步形成,现代教学的开放性逐渐凸显的重要表现就是大教育观的诞生。现代教育的开放性不仅表现为在制度上和组织形式上逐步突破封闭性,而且表现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上。
7.教育的社会地位逐步发生根本变化
教育不再是追随者,而是变成了先行者。教育先行由可能变为现实还要有教育思想的条件,就是思想要对客观历史进程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改变观念。
8.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
终身教育的概念,重要的一点是教育要贯穿于人生的始终,所以要使教育和生活密切地结合起来,它对制度化的教育提出挑战,注重入们个性发展的全面性、连续性,比传统教育更加能够显现每个人的个性。
9.不断变革是现代教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不断变革逐步成为它的本性和存在形式。教育变革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不断急剧、深刻地变革着。教育外部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有利于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条件;教育内部结构和功能往往迅速失调,亟须及时调整,推动了教育不断变革。
10.理论自觉性越来越高
理论自觉性日益提高是理性水平的实践而不是感性水平的实践,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活动而不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活动。教育科学、师范教育和教育实验的发展,使得现代教育日益提高其理论自觉性、理性水平。
注意:根据真题分析,教育的发展、演变过程是热点,同时也是难点。因为此部分知识点往往不单独出现,而是结合后面几章的知识进行考查。但就本节出题方向分析,现代教育的特征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为重点考查的对象,如:2008年第55题论述题部分就考查了终身教育这一现代教育特征,因此,现代教育的其他特征也将成为今后教育学原理大题考查的重点,考生应结合当前教育发展动向加以关注。而对于参加自主命题考生而言,一定要着重理解,谨防命制论述题。
◆易出题型:论述题
Ø 推荐用书
[1]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第二节 )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二章教育功能(第一节 )
[3]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二章当代世界教育(第一、二、三节)
Ø 本章重点梳理
1.简述教育起源的三种学说并简要加以评价。
2.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
Ø 本章历年真题回顾
1.(2017年北师大名词解释)生物起源论
【解析】(1)主要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美国教育家桑代克等。
(2)基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