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一、现代化与教育变革★★★
现代化是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变迁之一,也是当今世界社会变迁的主旋律。社会变迁必然会对教育带来冲击和影响,教育应该主动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要求。同时,教育又是社会变迁的条件和动因,能够促进社会的现代化。
(一)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
教育现代化是指建立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型教育体系。(1)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较高水平状态。(2)教育现代化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的转化。(3)教育现代化是一种教育整体转换运动。(4)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1)教育全民化;(2)教育终身化;(3)教育开放化;(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5)教育必须塑造人的现代素质(6)教育科学化;(7)教育法制化;(8)教育多样化。
(二)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1.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教育观念,是指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看法,是人们对教育现实的一种富有价值取向的理性认识。实现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就是摒弃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相背离的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与现代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教育观念。
2.教育制度的现代化
教育制度是国家各种教育机构及其相应方针政策的总称,教育制度的现代化即教育组织机构和相应方针政策的现代化。教育制度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保障。
3.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教育内容是学校向学生传授的人类优秀经验的总和。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即教育所传授的内容必须符合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必须能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它是整个教育现代化的着力点。
4.教育条件设备的现代化
教育条件设备是反映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学校教育条件设备的现代化创造了条件。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改善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5.教育管理的现代化
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即教育管理体制既考虑与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需要相适应,又使其符合教育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管理的思想原则是实现民主决策和科学管理,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教职工参与的积极性;管理手段与方法是用现代管理技术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
6.教师队伍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就是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因为教育活动的开展是靠教师进行的,教育教学最终任务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的高低都取决于教师。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包括教师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教师知识结构的现代化、教师能力素质的现代化等。
二、全球化与教育变革★★★(2013年厦门大学论述题)
(一)全球化的内涵
全球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讲,从物质形态看,全球化是指货物与资本的越境流动,经历了跨国化、局部的国际化以及全球化这几个发展阶段。货物与资本的跨国流动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态。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
总的来看,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
(二)全球化对教育的影响
1.在教育思想和体制上,受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刺激,各国都把发展教育作为立国之本,加大了教育改革的力度。
2.在培养目标方面,各国纷纷提出要培养跨世纪人才,造就世界公民。
3.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突出了外语教学的地位,各国普遍增加了外语教学课时数。此外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由于科技、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三)教育在全球化中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类将面临许多共同的课题,这无疑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1.探索全球化的真谛,引导全球化健康发展。立足本国,面向世界,培养国际水准的公民。
2.加强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的国际化、全球化。
三、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2014年统考选择题)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
知识经济,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从内涵来看,知识经济是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支柱产业,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是可待续发展的经济。按照世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知识成了最重要的资源,“智能资本”成了最重要的资本,在知识基础上形成的科技实力成了最重要的竞争力。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企业的发达和个人的发展,无不依赖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创造性的开拓与应用。而知识的生产、学习、创新,则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知识已成了时代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以高科技信息为主体的知识经济体系,其迅速扩展令世人瞩目。
(二)知识经济对教育的要求
1.倡导教育终身化,构建学习型社会;
2.实现教育个性化,培养学生创造力;
3.注重教育现代化,注重教育与生产的结合;
4.谋求教育国际化,培养未来人才。
四、信息杜会与教育变革
(一)信息社会的内涵
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逐渐取代工业生产活动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信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构成社会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以计算机、微电子和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革命是社会信息化的动力源泉。
信息社会的特点:
1.信息成为重要的资源;
2.信息和知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3.知识以“加速度”方式积累(知识爆炸);
4.多种形式地提供多种感官的信息。
(二)信息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1.信息化将革新教育观念;
1.信息化将冲击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
2.信息化将加速教育的个性化、社会化和全球化进程。
五、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一)多元文化的内涵
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流通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将层出不穷。我们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结构下,必然需要各种不同的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这些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