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0年山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0年山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教学(见2013年陕西师范大学真题)
3.教育制度(见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4.学校管理(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5.最近发展区(见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6.精细加工策略(见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大学》中“三纲领”“八条目”的内容及含义。(见2016年陕西师范大学真题)
2.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特征。(见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3.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
【答】(1)发现问题阶段。这是问题解决中最困难也是最富有挑战性的环节,需要解题者的创造性和坚持性。只有真正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可能出现一系列问题解决行为。
(2)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这一阶段包括识别问题的相关信息,理解问题中信息的含义,表征问题,并进行归类。
(3)选择恰当策略的阶段。这一阶段就是运用一定的问题解决策略来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两种类型:算法式策略和启发式策略。
(4)应用策略阶段。当表征某个问题并选好某种解决方案后,下一步就要执行计划、尝试解答。
(5)评价结果阶段。当选择并完成某个解决方案后,应对结果进行评价,以确定对问题的分析是否正确、选择的策略是否合适、问题是否得到解决等。
4.简要分析罗杰斯的学习理论。(见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三、论述题
1.有人认为“近墨者黑”,有人认为“近墨者未必黑”。请联系相关理论和个体实践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答】这个观点肯定了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环境提供人发展所需的物质和社会条件,构成人发展的巨大动力,影响人发展的价值方向,影响人的发展内容,对人的发展具有广义的教育作用。
(2)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环境的给定性指由自然与社会、历史遗产与他人为儿童个体所创设的生存环境,它们对于儿童来说是客观的、先在的、给定的。人具有能动性,可以去选择环境、适应环境,还可以去创造环境。
(3)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二者的相互作用蕴含着人的多种多样的发展可能性。
但是我们不能过分地夸大环境的作用。人的发展除了环境以外还受遗传、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
(1)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外在的和内隐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作遗传素质。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及其年龄阶段;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④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主要指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的人生态度、价值理想、道德品质等,其核心是人生态度和价值理想。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②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制约着环境影响的内化与主体的自我建构;③个体通过能动的活动选择,建构着自我的发展。
(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即个体个性化;③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所以,“近墨者未必黑”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2.中国当前的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你选择某一方面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尝试提出解决的对策。
【答】(1)当前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①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公平;②区域之间的教育不公平;③性别之间的教育不公平;④学校之间的教育不公平;⑤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不公平。
(2)区域之间的教育不公平的原因:
①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采取的是差异性政策,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起来,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和文化条件制约了当地教育的发展。
②教育政策的不公。重点学校制度加剧了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入学机会不公。各省之间采取分省定额划线录取办法,录取分数高低不一。
③校长和教师素质的影响。多数高校毕业生优先选择去大城市,导致农村基层地区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很普遍。
(3)对策:
①树立公平正义的教育理念,增强政府科学决策能力。现阶段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则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同时,各级政府要加大改革力度,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调整地区、城乡、阶层之间的收入,逐渐缩小贫富差距,为教育公平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②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政府应以法律法规形式确定教育投入的总量和比例,要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找到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均衡点。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缓解政府财力不足。
③建立有效完善的教育补偿机制。要做好制度建设,建立补偿机制,使不公平减少到最低。
④注重教育、廉洁自律,消除教育特权、腐败根源。要从机制、制度上把关,通过相关的法律来规范招生中的行为,真正做好规范化、公平、公正。
⑤完善教育立法,加快制度创新。
⑥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努力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育过程公平。
3.试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见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试论述杜威的教育本质论。(见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0年山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