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2年山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2年山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课程(见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三纲领八条目”(见2018年浙江师范大学真题)
3.苏格拉底方法(见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修道院学校
【答】修道院学校是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由一开始训练教会成员转为传授知识。修道院最初只接受志在侍奉上帝、对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人进行教育。早期的修道院主要强调宗教信仰的培养,教育内容不过是简单的读、写、算,以后课程逐渐加多加深,“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成为主要的课程体系。
5.德育(见2015年华南师范大学真题)
二、简答题
1.简要叙述稷下学宫的性质与特点。(见2020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2.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见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3.简述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理论。(见2016年湖南师范大学真题)
4.简要分析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见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5.简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见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6.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见2012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三、论述题
1.中国当前的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您选择某一方面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尝试提出解决的对策。(见2010年山东师范大学真题)
2.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怎样协调二者的关系?
【答】(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指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其目的、制度、内容与方式,以及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这主要表现为: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继承性与连续性。
(3)二者关系的协调。
①关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由于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分析研究教育问题时,不能单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政治制度与文化要求来考察教育,还应当重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注重发挥教育特有的社会功能,注意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性和发展的连续性。
②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
教育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的,是受民族文化的发展状况与需求制约的,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仍是其根本的特性。如果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当作绝对的独立性,就会使教育走向“超经济”“超政治”“超文化”的错误道路,丧失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动力。
③在重视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基础上尊重教育的独立性。
教育是一定社会中的教育,社会制约性是其根本特性,而教育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应在重视教育社会制约性的基础上,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使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符合自身的规律,健康、合理地发展。
总之,教育要与这一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状况和民族文化发展状况相适应,同时又要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做到二者的辩证统一。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年山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