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3年山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3年山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中体西用(见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朱子读书法(见2015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3.京师同文馆(见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导生制(见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5.学习风格(见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二、简答题
1.简述北宋的三次兴学及其结果。
【答】(1)庆历兴学。范仲淹于庆历四年主持,主要措施:①令州县立学,规定应科举者,需在州县学读书三百日方准应试;②改革科举考试,罢帖经墨义,着重策论和经学;③创建太学,诏令下湖州取胡暖之“苏湖教法”为太学改革的模式。
“庆历兴学”由于范仲淹被排挤出朝廷而宣告失败,但它对北宋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且其余波一直荡漾不息。
(2)熙宁兴学。王安石于熙宁年间主持,主要措施:①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②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③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④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门学校,以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
王安石变法推行教育改革,发展官学,将北宋教育事来推进了一大步。虽然第二次兴学又以失败告终,但对北宋教育制度的形成及宋代中后期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
(3)崇宁兴学。蔡京于崇宁年间主持,主要措施有五个方面:①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②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关的学制系统;③新建辟雍,发展太学;④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⑤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
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虽然前两次均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都不同程度地将宋朝教育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崇宁兴学对宋朝教育事业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更是超过前两次。因此,这三次兴学运动是宋朝“兴文教”政策最直接、最重要的体现。
2.简述学生的学习特点。
【答】(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学生可以从学习现有的经验、理论、结论开始,同时补充感性经验。虽然学生的学习也要求个人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但学生的实践活动主要表现在他们的目的性上,而且从总体上来说,间接经验的学习形式是主要的,学生的学习不可能事事从直接经验开始。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上,特别要求教师能把学校学习与实际生活和学生的原有经验相联系。
(2)学生的学习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学生的学习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并达到社会的要求,因此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由于教师既掌握所教知识的内在联系,又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因此,能够保证在较短时间内,采用特殊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完成掌握前人经验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学习过程。
(3)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但他们的学习又不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环境,而是为了适应将来的环境。当学生意识不到他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的生活实践的关系时,就不愿为学习付出努力。因此教师要注意用各种方法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特征。(见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4.简述要素主义教育学派的理论。(见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5.简述教学过程的性质。(见2013年陕西师范大学真题)
6.简述问题解决的含义及心理过程。
【答】(1)问题解决一般是指形成一个新的答案,超越过去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而产生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当常规或自动化的反应不适应当前的情景时,问题解决就发生了。其中原有知识经验和当前问题的组成成分必须重新改组、转换或联合,才能达到既定目标。问题不同于简单的习题,问题解决是由认知成分参与的、有目的的一系列运算。
问题解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特征:第一,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第二,问题解决包括一系列的运算;第三,问题解决具有认知性。
(2)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见2010年山东师范大学真题)
三、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应该怎样培养?
【答】(1)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见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2)培养途径包括:
①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a.必须采取有效的政策性措施,鼓励和吸引大批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b.要改革现行的师范教育,紧密联系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使未来教师能获得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教育。c.要让师范生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加强职业能力的训练,以胜任教师的职责。
②实施教师资格考察制度。教师资格制度包括三层含义:a.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实行的一种职业资格制度;b.教师资格制度是法律规定的,必须依法实施;c.教师资格是教师的职业许可。
③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a.必须制订计划,通过有效的途径,专门向新教师提供系统的帮助,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顺利地担当起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b.关心新教师的成长,比如通过实践学习、教学反思、校本培训、校外支援和交流合作等形式,使他们不断得到提高与完善。
2.评价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中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见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3年山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