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内科护理学第十章4 脑梗死”相关内容,为报考护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护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脑梗死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脑血栓和脑栓塞。
一、脑血栓
1.病因
(1)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形成的最常见原因。
(2)脑动脉炎。
(3)胶原系统疾病、先天性血管畸形、巨细胞动脉炎、肿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液高凝状态等。
(4)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脱落而引起栓塞。
2.发病机制
在颅内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如动脉内膜损害破裂或形成溃疡,在睡眠、失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情况时,出现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胆固醇易沉积在内膜下层,引起血管壁脂肪透明变性、纤维增生、动脉变硬、迂曲、管壁厚薄不匀、血小板及纤维素等血液中的有形成分黏附、聚集、沉着,形成血栓。血栓逐渐扩大,使动脉管腔变狭窄,最终引起动脉完全闭塞。缺血区脑组织因血管闭塞的快慢、部位及侧支循环能提供代偿的程度,而出现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梗死。
3.临床表现
(1)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多见于50岁以上的动脉硬化者,且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年轻发病者以各种原因的脑动脉炎为多见;男性稍多于女性。
(2)可有某些未引起注意的前驱症状,如头晕、头痛等,部分患者发病前曾有TIA史。
(3)多数患者在安静休息时发病,如在睡眠中发病,次晨被发现不能说话,一侧肢体瘫痪。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发展达到高峰,也可为症状进行性加重或波动。
(4)多数患者意识清楚,少数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较短。
4.临床分型
(1)根据梗死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和腔隙性梗死。
(2)根据起病形式分为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完全型、进展型、缓慢进展型。
5.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常规、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等血液检查。
(2)CT、MRI、TCD、放射性核素检查、DSA等影像学检查。
6.诊断要点
中老年患者,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病史,发病前有TIA史,在安静休息时发病为主,症状逐渐加重。发病时意识清醒,而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明显,诊断一般不难,结合头部CT及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7.治疗要点
(1)急性期治疗:
①早期溶栓:发病后6小时内采用溶栓治疗使血管再通,一般常用rt-PA、尿激酶、链激酶等溶栓药物;
②进行抗凝治疗,应用血管扩张剂调整血压,防治脑水肿;
③进行高压氧舱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④进行脑保护治疗;
⑤中医药治疗;
⑥外科治疗;
⑦血管内介入治疗。
(2)恢复期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8.护理评估
(1)病史:
①起病的时间、方式,有无明显的前驱症状和伴发症状;
②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颈动脉狭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TIA病史;
③是否进行过正规、系统的治疗,是否遵医嘱正确服用降压、降糖、降脂、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目前用药情况等;
④是否饮食营养摄入不合理和缺乏体育锻炼,有无烟酒嗜好,有无家族脑卒中病史;
⑤评估患者及照顾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家庭条件与经济状况,社区就医环境,患者的心理反应,家属对患者的关心程度和对疾病治疗的支持情况。
(2)身体评估:
①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有无异常;
②有无意识障碍及其类型;
③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是否正常,视野有无缺损;注意有无眼球运动受限、眼球震颤及眼睑闭合不全;有无面部表情异常,有无口角歪斜和鼻唇沟变浅;有无听力下降或耳鸣;有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或咀嚼无力;有无失语;颈动脉搏动是否减弱或消失,有无杂音;
④有无肢体活动障碍和感觉缺失;有无步态不稳或异常不自主运动,四肢肌力、肌张力状态,有无肌萎缩或关节活动受限;皮肤有无水肿、多汗、脱屑或破损;括约肌功能有无障碍。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①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检查是否正常;
②头部CT和MRI检查有无异常改变;
③有无脑局部的血流灌注异常;
④TCD检查有无大血管的闭塞及血管弹性改变。
9.常用护理诊断/问题及措施
(1)躯体活动障碍 与偏瘫或平衡能力降低有关。
①向患者耐心解释各类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使用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遵医嘱正确用药;
②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安全护理及康复护理;
③重视对患者精神情绪变化的监控,提高患者对抑郁、焦虑状态的认识,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以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稳定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吞咽障碍与意识障碍或延髓麻痹有关。
①观察患者能否自口进食,进食不同稠度食物时的吞咽情况,饮水时有无呛咳,有无营养障碍;
②鼓励能吞咽的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选择软饭、半流或糊状的黏稠食物,避免粗糙、干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
③给患者提供充足的进餐时间,以利充分咀嚼;如有食物滞留口内,鼓励患者用舌的运动将食物后送以利吞咽;进食后应保持坐立位30~60分钟,防止食物反流;
④对吞咽困难、不能进食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遵医嘱胃管鼻饲,并做好留置胃管的护理;
⑤进食前应让患者注意休息,注意保持进餐环境的安静、舒适,告诉患者进餐时不要讲话,减少进餐时环境中分散注意力的干扰因素,如关闭电视、收音机,停止护理活动等;水、茶等稀薄液体最容易导致误吸,吞咽困难的患者不能使用吸水管。
(3)语言沟通障碍与大脑语言中枢功能受损有关。
10.其他护理诊断/问题
(1)焦虑/抑郁与脑部病变导致偏瘫、失语或缺少社会支持有关。
(2)有失用综合征的危险与意识障硬、偏瘫所致长期卧床有关。
11.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本病的基本病因、主要危险因素和危害,告知本病的早期症状和就诊时机,掌握本病的康复治疗知识与护理方法,帮助分析和消除不利于疾病康复的因素,落实康复计划。
(2)患者起床、起坐或低头系鞋带等体位变换时动作宜缓慢,转头不宜过猛过急,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平日外出时应有人陪伴,防止跌倒。
(3)遵医嘱正确服用降压降糖和降脂药物,定期门诊检查,动态了解血压、血糖、血脂变化和心脏功能情况;预防并发症和脑卒中复发。告知患者出现头晕、头痛、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讲话吐词不清或进食呛咳、发热、外伤时,家属应及时协助就诊。
(4)气候变化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5)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低盐、低脂、低热量的清淡饮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谷类、鱼类和豆类,使能量的摄入和需要达到平衡,戒烟、限酒。
(6)嘱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适当运动(如慢跑、散步等,每天30分钟以上),合理休息和娱乐,多参加朋友聚会和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日常生活不要依赖家人,尽量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
12.预后
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病死率为5%-15%,存活者中约50%的患者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二、脑栓塞
1.病因
根据栓子来源可分为心源性、非心源性和来源不明性。心源性为最常见的原因,其中一半以上的患者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颤动。
2.临床表现
(1)起病急骤,症状在数秒、数分内达到高峰。
(2)主要表现为相应脑动脉供血区的局灶性症状、体征。
(3)无明显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
(4)有原发病的症状、体征。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科护理学第十章4 脑梗死 ”,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护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