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成年期认知的发展”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成年期认知的发展
(一)成人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
1.卡特尔的智力理论
(1)液体能力: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认知、类比、归纳、演绎等。一般人在20岁以后,液体能力达到顶峰,30岁后开始下降。
(2)晶体能力:一个人所获得的知识及获得知识的能力,它取决于后天学习和社会文化。晶体能力在一生中一直发展,25岁后发展较平缓。
2.智力双重过程理论
巴尔特斯等人提出了成人智力的双重过程概念和伴随选择的最优补偿的智力模型,这一模型是与卡特尔的关于液态智力与晶态智力的理论相对应的。这种模型认为智力发展可区分为两种过程:
(1)基础过程:与思维的基本形式密切相关,主要功能在于负责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的组织,所以又叫智力技能。儿童青少年智力发展以该过程为主。
(2)应用过程:是智力技能与情景、知识相联系的应用,所以又叫实用智力。它主导成年智力的发展。如果有练习的机会,它能在后半生继续增长乃至超过成年早期。
巴尔特斯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液态智力会逐渐下降,但为了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个体会选择适当的晶态智力来补偿,他将这种在成功地解决许多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之后获得的,来自对现实丰富经验的整合而成的成人的能力称为智慧(wisdom),认为构成智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熟悉性,老年人并不存在智力降低的问题。研究还发现,60岁老年人的智慧有明显的增加。
3.新皮亚杰主义
佩里等人研究了成人思维发展的模式,对皮亚杰的将15岁定为思维成熟期的理论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15岁不一定是思维发展的成熟年龄,形式运算思维也不是思维发展的最后阶段。佩里把大学生的思维概括为三种水平。
(1)二元论水平:非此即彼。
(2)相对论水平:注意到事物的复杂和多样性,理解每个人的观点可以有所不同。
(3)约定性水平:既坚持约定俗成,也有个人观点。
4.智力适应理论
沙依认为,成年人智力活动特点是与其对环境的适应有很大关系的,智力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根据环境的要求发展。
根据智力适应理论,沙依把人的一生智力发展划分为不同阶段。
(1)获取阶段:儿童青少年时期智力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2)实现阶段:青年期主要任务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而努力工作,必须将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实际中去。
(3)责任阶段:中年期,中年人是社会中坚,社会责任重大,承担家庭责任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如果有人还在当领导,就转入下个阶段。
(4)行政阶段:承担领导责任,取决于如个人才能、成就、机会等多种因素。
(5)整合阶段:老年期智力活动转向内心世界,重新整合自己一生的经验。
(二)认知老化的主要理论
1.加工资源理论
加工资源理论认为,认知加工是否成功进行是受数量有限的加工资源所限制的,而加工资源直接受年龄的影响。因此,认知功能的年老减退归因于老年人加工资源的减少。主要的加工资源理论有加工速度理论、工作记忆理论和抑制功能理论。
(1)加工速度理论
加工速度理论是认知老化研究领域内最为成熟和影响力最大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加工速度减慢是认知功能年老减退的主要原因。速度减慢对认知加工可能造成的影响包括:
①对信息的编码较浅和组织程度较低;
②对信息提取的时间延长;
③建立新旧信息关联的速度减慢而造成理解困难;
④影响依赖于早期加工的深层加工的进行。
(2)工作记忆理论
工作记忆理论认为,工作记忆的下降是导致认知功能年老减退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工作记忆的年老减退主要是由中央执行功能的减退引起的。
(3)抑制功能理论
抑制功能理论认为,有效的加工不但需要激活与当前任务相关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同时抑制与当前任务无关的信息。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减退往往就是由于不能有效地抑制无关信息所致。
2. 感觉功能理论
感觉功能理论把认知老化归之于老年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功能衰退。
3.执行功能减退假说
执行功能负责对认知操作进行协调和控制,对认知活动的影响广泛。近年来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表明,额叶是老化最敏感的一个脑区,并且发现认知功能的年老减退与额叶皮层功能或执行功能的减退关系密切。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成年期认知的发展”,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