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学习的分类”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学习的分类
(一)学习的进化水平分类
雷兹兰根据进化水平的不同将学习分为四大类。
反应性学习:最简单的学习,包括习惯化与敏感化。
联结性学习:主要指条件反射的学习,包括抑制性条件作用、经典性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
综合性学习:把各种感觉结合为单一的知觉性刺激,包括感觉前条件作用、定型作用与推断学习。
象征性学习:即思维水平的学习,主要为人类特有,体现在言语学习的三个阶段,即符号性学习、语义学习和逻辑学习。
(二)学习的繁简水平分类
1. 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将学习分为八类。
(1)信号学习:指个体学会对某一信号做出某种一般的、弥漫的反应,其过程是:刺激——强化——反应,如巴甫洛夫所研究的经典的条件反应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个体学会对某一发生的刺激做出某种精确的反应,其过程是:情境——反应——强化。如操作性条件反应学习。
(3)连锁学习:指个体学会由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所形成的某种联结,并按照特定的顺序反复练习,同时还应接受必要的及时强化。
(4)言语联想学习:指个体学会以言语作为单位的联结,其学习条件与其他(如运动性)连锁相似,但只是在人的语言出现之后才可能从事这类学习。
(5)辨别学习:能识别各种刺激特征的异同并做出相应的不同反应。它既包括一些简单的辨别,如对不同形状、颜色的物体分别做出不同的反应,也包括复杂的多重辨别,如对相似的、易混淆的单词分别做出正确的反应。
(6)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并对同类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这种反应是基于事物的某些特征而做出的,如圆的概念和质量的概念的学习。
(7)规则学习:亦称原理学习,指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概念间的联合,如自然科学中的各种定律、定理的学习。
(8)问题解决的学习:亦称高级规则的学习,指在各种条件下应用规则或规则的组合去解决问题。
这八类学习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排列的,高级的学习要以低级的学习为基础,所以加涅的这一思想被称为是学习层次论。
2. 1971年,加涅对这种分类做了修正,把前四类学习合并为一类,把概念学习扩展为具体概念学习和定义概念学习。
于是,学习分为六类:(1)连锁学习;(2)辨别学习;(3)具体概念学习;(4)定义概念学习;(5)规则学习;(6)解决问题的学习。
(三)学习性质分类
奥苏伯尔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性质: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各自存在许多过渡形式
接受学习不一定是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也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之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没有高级、低级之分。
(四)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就是习得的能力或性情倾向,可以分为五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是什么”,学习结果多以言语的形式表现出来。
2.智力技能的学习:“怎么做”,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即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知识。
3.认知策略的学习:内部组织起来的用于调节学习者的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过程的技能。
4.态度的学习:习得的内部状态,影响个人对某事或人所采取的行动。
5. 动作技能的学习: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由有组织的、协调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
前三类属于认知领域的学习;第四类属于情感领域的学习;第五类属于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
(五)学习意识水平分类
根据学习的意识水平可以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内隐学习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阿瑟·S.雷伯提出,是指个体在与环境的接触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此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
外显学习是有意识的、需要意志努力的并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六)学习内容分类
冯忠良把学习分为三类:
(1)知识的学习;
(2)技能的学习,包括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
(3)社会规范学习。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学习的分类”,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