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24考研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3-01-06 10:50:50  |  关键词: 24考研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  
  •  
  •  

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基本观点: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学习者通过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参与某个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来内化有关的知识。知识建构的过程不仅需要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更需要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其中的典型代表是文化内化与活动理论和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1. 文化内化与活动理论

(1)内化理论:学习作为社会文化的内化过程

维果茨基认为,人具有其他动物所没有的高级心理机能,其核心特点是以语言和符号作为工具,是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所谓内化,即把存在于社会中的文化(如语言、概念体系、文化规范等)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来有意识地指引、掌握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

维果茨基认为一切文明的东西都是社会的东西,因此,行为的文化发展来自社会的发展。与此相对应,符号最初也是社会联系的手段、影响他人的手段,后来才成为影响自己的手段。高级心理机能最初是社会的、集体的、合作的,后来才变成个体的、独立的。这种从外部的、心理间的活动形式向内部的心理过程的转化,就是人的心理发展的一般机制——内化机制。

(2)活动理论:学习通过对活动的参与来实现

在维果茨基的基础上,列昂节夫进一步强调活动在内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一切高级心理机能最初都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以外部动作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然后经过多次重复、多次变化,才内化为内部的智力动作。活动是这种内化过程的桥梁。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活动构成了心理特别是人的意识发生、发展的基础。

活动是指主体与客观对象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种感性实践过程。人通过活动反映客观世界,形成关于世界的知识;又通过活动反作用于客观世界,使知识得到检验和发展。活动和知识之间存在着相互反馈、相互作用的关系。我们在活动时获得知识理解,这些理解又影响我们的活动,活动进而又改变我们的理解,如此循环。

(3)支架式教学:文化内化与活动理论的应用

所谓支架原意是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这里用来比喻对学生解决问题和建构意义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所谓支架式教学,就是指通过支架(教师或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的协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儿童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在实际教学中,只有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搭建的支架,对儿童的发展才是最有效的。因此,支架的重要功能就是帮助儿童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以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对支架式教学的深入研究,支架的含义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教师或有能力的同伴”,而是一个多重的支架群。学生的发展是多元的,帮助学生发展的支架也就自然变为一个多元、立体的支架群。在学习不仅局限于学校情境、班级情境的含义支持下,只要是能引导、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个体或群体便是支架。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支架式教学的构成要素或基本环节一般包含以下五个方面:①进入情境;②搭脚手架;③独立探索;④协作学习;⑤效果评价。

2.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1)情境认知与分布式认知

布朗等人首先提出并界定了情境认知的概念。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它所应用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

分布式认知是指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介质之中。分布式认知强调人的认知不是分布在封闭的头脑之内的,而是在人与其环境(包括物理、社会的要素)构成的整个系统中完成的,人往往要借助外在的环境线索、文化工具(如计算机)和与他人的互动来完成各种认知活动。

(2)情境学习与教学

如前所述,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知识、学习是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活动结合起来,即进行情境性学习。情境性学习的具体特征可以归纳为四点:①真实任务情境;②情境化的过程;③真正的互动合作;④情境化的评价。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大堆事实性的知识,学习还要求思维与行动,要求将学习置于知识产生的特定物理或社会情境中,将参与视为学习与教学的关键成分,并要求学习者通过理解和经验的不断相互作用,在不同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意义协商。

3.情境教学模式

(1)认知学徒制

认知学徒制就是指通过允许学生获取、开发和利用真实领域的活动工具的方法,来支持学生在某一领域学习的模式。它强调经验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强调要把学习和实践联系起来。认知学徒制的目的是通过那些与显著有效的行业传艺方式相类似的活动和社会交往来使学生适应真实的实践活动。

它主张通过真正的领域活动获取、发展和使用认知工具来进行领域学习。知识经验较少的学习者可以在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参与某种真实活动,获得与该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在这种学习活动中,任务是真实的,环境是真实的,知识技艺是蕴含在真实活动之中的,学到的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2)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抛锚固定一样)。

在学习中,学习者首先看到一种问题情境,他们要先运用原有的知识去尝试理解情境中的现象和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步引导他们形成一些概念和理解,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体验和思考问题。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常常要进行合作、讨论。旺达比尔特认知技术小组课题组根据这种模式设计了一种录像教材,被称作贾斯帕问题解决系列。

专业课.jpg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