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内科护理学第十章9 脑血管介入性治疗 ”相关内容,为报考护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护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脑血管介入性治疗
一、适应证
(1)颅内动脉瘤。
(2)脑动静脉畸形。
(3)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
二、禁忌证
(1)凝血障碍或对肝素有不良反应。
(2)造影剂过敏。
(3)患者临床状况极差。
(4)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患者显示双侧颈动脉闭塞或双侧椎动脉闭塞、严重血管迂曲、狭窄部位伴有软血栓、严重神经功能障碍、3周内有严重的卒中发作或合并严重全身器质性疾病等。
三、方法
1.血管内栓塞治疗
将微导管超选择插入靶灶内,放置相应的栓塞材料,将动脉瘤或畸形血管团栓塞。
2.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在局麻或全麻下,选择合适的指引导管放置在靶动脉,将相应的指引导丝通过狭窄部位,指引导丝将适当的支架放置在狭窄部位,透视定位下位置满意后释放支架,再次造影评价治疗效果。
3.溶栓治疗
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的动脉溶栓是将溶栓药物注入闭塞血管的血栓形成处,溶解血栓,使血管再通。
四、护理
1•术前护理
(1)评估患者的文化水平、心理状态以及对该项治疗技术的认识程度;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治疗的目的、过程、可能出现的意外或并发症,征得家属的理解和签字同意;为患者创造安静的休养环境,解除心理压力。
(2)遵医嘱做好各项化验检查,如血型、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
(3)准备注射泵、监护仪、甘露醇等药品。
(4)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尽量减少患者的穿刺次数,防止出血及瘀斑。
(5)遵医嘱备皮、沐浴及更衣。
(6)遵医嘱禁食、禁水和禁药,局麻者4〜6小时,全麻者9~12小时。
(7)特殊情况遵医嘱术前用药、留置导尿管或心电监护。
2.术中护理
(1)遵医嘱调节和记录给药时间、剂量、速度与浓度,根据患者血管情况及时更换所需器械、导管或导丝。
(2)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瞳孔变化,若术中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程度加重,一侧瞳孔散大等,常提示患者脑部重要功能区血管栓塞或病变血管破裂,必须立即抢救。
(3)注意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如有无语言沟通障碍、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有无寒战、高热等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遵医嘱给予输氧和心电监测。
(5)保持各种管道通畅。
3.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每2小时监测1次,连续6次正常后停测;及早发现颅内高压、脑血栓形成、颅内血管破裂出血、急性血管闭塞等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四肢活动、语言状况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与术前比较,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2)穿刺部位加压包扎制动24小时,观察有无出血及血肿,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
(3)使用肝素和华法林时主要监测凝血功能,注意有无皮肤、黏膜、消化道出血,有无发热、皮疹、哮喘、恶心、腹泻等药物不良反应。
(4)术后休息2〜3天,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和剧烈运动,防止球囊或钢圈脱落移位。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科护理学第十章9
脑血管介入性治疗”,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护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