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外科护理学知识点: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的护理”相关内容,为报考护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护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的护理
一、分类
(1)按发病机制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
(2)按病因分为细菌性与非细菌性两类。
(3)按临床过程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
(4)按累及范围分为弥漫性与局限性两类,各类型间可以相互转化。
二、病因
1.继发性腹膜炎
(1)以大肠杆菌最多见,其次为厌氧杆菌和链球菌等。
(2)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腹部损伤引起内脏破裂是继发性腹膜炎最常见的原因。
(3)腹腔内脏器官缺血、渗出及炎症扩散。
(4)腹部手术时污染腹腔,胃肠道、胆管吻合口渗漏,腹前、后壁的严重感染等。
2.原发性腹膜炎
病原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或大肠杆菌,多见于儿童、肝硬化并发腹水或肾病等。
三、病理生理
(1)腹膜受到细菌或胃肠道内容物的刺激后迅速发生充血、水肿等反应,失去原有光泽继之产生大量浆液性渗出液,以稀释腹膜腔内的毒素。
(2)渗出液中的大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坏死组织、细菌和凝固的纤维蛋白使渗出液变混浊成为脓液。
(3)以大肠杆菌为主的脓液多呈黄绿色,因常与其他致病菌混合感染而变得稠厚,并有粪臭味。
四、临床表现
1.急性腹膜炎
(1)症状:
①腹痛:最主要的症状,一般呈持续性、剧烈腹痛,常难以忍受,深呼吸、咳嗽、转动身体时疼痛加剧,腹痛以原发病灶处最显著;
②恶心、呕吐:腹膜受到刺激引起的反射性恶心、呕吐,多较轻微,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发生麻痹性肠梗阻,出现持续性呕吐,呕吐物伴黄绿色胆汁,甚至呈棕褐色粪汁样;
③体温、脉搏:骤然发病,体温由正常逐渐升高、脉搏逐渐加快;如果原有炎性病变,体温继发腹膜炎后更加增高,年老体弱者体温可不升;多数患者的脉搏加速与体温成正比,脉搏快而体温反降,为病情恶化的征象;
④感染、中毒表现:相继出现寒战、高热、脉速、呼吸浅快及口干,随着病情进展,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肢端发凉、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神志恍惚或不清等全身感染、中毒的表现,严重者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及感染性休克。
(2)体征:
①急性病容,喜仰卧位,双下肢屈曲,不愿意改变体位,腹部拒按;
②腹胀明显,腹式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有腹膜刺激征这一腹膜炎标志性体征。
2.腹腔脓肿
(1)膈下脓肿:
①发热,初期为弛张热,脓肿形成后为持续高热或中等发热,39℃左右;
②脉率快,舌苔厚腻,逐渐出现乏力、消瘦和厌食;
③可有肋缘下或剑突下持续性钝痛,深呼吸时疼痛加重;亦可有颈肩部牵涉痛;
④脓肿刺激膈肌可引起呃逆;
⑤感染波及胸膜时可出现胸腔积液、气促、咳嗽和胸痛等表现。
(2)盆腔脓肿:
①患者体温下降后又升高,脉速,出现典型的直肠或膀胱刺激症状,腹部体检常无阳性;
②直肠指检时直肠前窝饱满且有触痛,部分患者可被触及波动感。
五、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可出现中毒性颗粒。病情危重或机体反应能力低下者,白细胞计数可不升高,仅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影像学检查
(1)腹部X线检查:立、卧位平片见小肠普遍胀气并有多个小液平;胃肠穿孔时,立位平片多数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膈下脓肿时,可见患侧肋膈角模糊或胸腔积液。
(2)B超检查:对膈下脓肿的诊断价值较大,可明确脓肿的位置及大小。
(3)CT检查:对腹腔内实质性内脏器官的病变有诊断价值。
3.诊断性腹腔穿刺或腹腔灌洗
根据抽出液性状、气味、浑浊度,涂片、细菌培养以及淀粉酶等测定有助于判断。
六、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禁食和胃肠减压。
(2)静脉输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热、氮量或提供营养支持。
(3)合理应用抗菌药。
(4)使用镇静、止痛和吸氧等进行对症处理。
(5)进行物理治疗。
2.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①经非手术治疗6~8小时,一般不超过12小时,腹膜炎症状和体征无缓解或反而加重者;
②腹腔内原发病严重,如胃肠道、胆囊穿孔,绞窄性肠梗阻或腹腔内脏器官破裂等;
③腹腔内炎症较重,出现严重的肠麻痹或中毒症状,或合并休克;
④腹膜炎病因不明且无局限趋势者。
(2)手术处理:
①探查腹膜腔,明确病因,处理原发病灶;
②清理腹腔,充分引流;
③引流已形成的腹腔脓肿。
七、护理
1.护理评估
(1)术前评估:
①有无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慢性阑尾炎发作史,其他腹腔内脏器官疾病和手术史;近期有无腹部外伤史;儿童患者注意近期有无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病史、营养不良或其他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情况;
②腹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范围及其伴随症状等,注意有无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及其部位、程度和范围;了解有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有无移动性浊音;
③患者精神状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改变以及饮食和活动情况,有无感染性中毒反应,有无休克现象,如口干、血压下降或神志恍惚等;
④血常规、腹部X线、B超、CT检查及腹腔穿刺等辅助检查的结果;
⑤患者患病后的心理反应,有无焦虑、恐惧等表现,询问患者对本病的认识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对医院环境的适应情况;了解家属及亲友的态度、经济承受能力等。
(2)术后估:麻醉方式、手术类型,腹腔内炎症情况,原发病变类型,腹腔引流管放置的部位、引流液性状,切口愈合情况等。
2.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腹痛、腹胀 与腹膜炎炎症反应和刺激、毒素吸收有关。
(2)体温过高 与腹膜炎毒素吸收有关。
(3)体液不足 与腹膜腔内大量渗出、高热或体液丢失过多有关。
(4)潜在并发症:腹腔脓肿或切口感染。
3.护理措施
(1)保证患者舒适:
①术前体位:无休克情况下,取半卧位,同时避免腹胀所致的膈肌抬高;休克患者取平卧位或将头、躯干和下肢均抬高20°,尽量减少搬动以减轻疼痛;
②术后体位:患者回病室后,给予平卧位,全麻清醒或硬膜外麻醉患者平卧6小时,待血压、脉搏平稳后改为半卧位;
③进行禁食、胃肠减压;
④止痛,但对诊断不明或需要进行观察者,慎用止痛药物,以免掩盖病情;
⑤减少和避免按压腹部,以减轻疼痛;休克患者,给予吸氧治疗。
(2)积极控制感染: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选用广谱抗菌药;高热患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加强支持治疗,提高机体防御和修复能力。
(3)维持体液平衡和生命体征平稳:遵医嘱静脉进行补液疗法;记录液体出入量,保持液体出入量平衡;积极治疗休克,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血清电解质以及血气分析等指标。
(4)预防和护理并发症:
①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尤其注意压痛、腹胀有无加剧,了解肠蠕动的恢复情况和有无腹腔脓肿,如膈下或盆腔脓肿的表现,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治疗和处理;
②保证有效引流;
③观察切口敷料是否干燥,注意切口愈合情况,有渗血或渗液时应及时更换敷料,及早发现切口感染的征象;
④鼓励患者术后翻身、床上活动,视病情和患者体力可坐于床边和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术后康复。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外科护理学知识点: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的护理”,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护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