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外科护理学知识点: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相关内容,为报考护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护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指发生在直肠下段或肛管周围间隙内或其周围软组织内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
一、病因
绝大多数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源于肛腺感染,少数可继发于外伤、肛裂或痔疮药物注射治疗等。
二、病理生理
由于肛窦呈袋状向上开口,排便时可被较硬的粪便擦伤或者嵌入、发生感染而累及开口于肛窦底部的肛腺。肛腺形成脓肿后可蔓延至直肠肛管周围间隙,其间所含的疏松的脂肪、结缔组织使感染极易扩散,从而形成不同部位的脓肿。
三、临床表现
1.肛门周围脓肿
以肛门周围皮下脓肿最为常见,位置多表浅,以局部症状为主,全身感染症状少见。多表现为肛周持续跳动性疼痛,可因排便、局部受压、摩擦或咳嗽而加剧;患者因疼痛而坐立不安、行动不便。早期局部红肿、发硬,压痛明显,脓肿形成后则有波动感,若自行穿破皮肤,则脓液排出。
2.坐骨肛管间隙脓肿
发病初期就出现寒战、高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等全身表现。病变局部由持续性胀痛逐渐发展为明显跳痛,常有排尿困难和/或里急后重。感染初期无明显局部体征,随病情发展可出现患处红肿及深压痛,较大脓肿可穿入肛管周围间隙,并穿岀皮肤,形成肛瘘。
3.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早期可出现持续高热、恶心、头痛等。局部症状为会阴和直肠坠胀感、排便不尽感等,有时伴排尿困难。肛门周围多无异常体征。
四、辅助检查
1.直肠指检
病变位置表浅时可触及压痛性肿块,甚至波动感;深部脓肿则可有患侧深压痛,有时可扪及局部隆起。
2.实验室检查
有全身感染症状的患者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严重者可出现核左移及中毒颗粒。
3.B超
有助于深部脓肿的判断。
4.诊断性穿刺
局部穿刺抽到脓液则可确诊。
五、处理原则
脓肿未形成时可应用抗菌药治疗,控制感染;温水坐浴,局部理疗;为缓解患者排便时疼痛,可口服缓泻剂或液体石蜡油以促进排便;脓肿形成后应及早行手术切开引流。
六、护理
1.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疼痛 与肛周脓肿及手术有关。
(2)便秘 与疼痛惧怕排便有关。
(3)体温升高 与全身感染有关。
2.护理措施
(1)指导患者釆取舒适体位,避免局部受压加重疼痛。
(2)指导患者使用热水坐浴;嘱患者多饮水,多摄入有助促进排便的食物,如香蕉、新鲜蔬菜等,鼓励患者排便。
(3)根据医嘱,给予麻仁丸或液体石蜡油等口服,排泄大便。
(4)遵医嘱全身应用抗菌药。
(5)对脓肿切开引流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并记录。定时冲洗脓腔,保持引流通畅。
(6)积极进行对症处理。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外科护理学知识点: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护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