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外科护理学知识点:肛裂”相关内容,为报考护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护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肛裂
肛裂是指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经久不愈的小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肛管疾病,多见于青、中年人。
一、病因
慢性便秘、粪便郁结引起的肛管及其皮肤层的损伤。
二、病理生理
(1)肛裂的位置多发生在后正中线。
(2)急性肛裂病程短,裂口新鲜,边缘齐整,底浅、色红,未形成瘢痕;而慢性肛裂则因反复损伤与感染,基底深且不整齐,呈灰白色,质硬,边缘纤维化增厚。
(3)裂口上端的肛瓣和肛乳头水肿,形成乳头肥大;下端皮肤因炎症水肿及静脉、淋巴回流受阻,形成外观似外痔的袋状皮垂向下突出于肛门外,称为前哨痔。前哨痔、肛裂与肛乳状肥大常同时存在,合称肛裂三联征。
三、临床表现
1.疼痛
有典型的周期性。肛门出现烧灼样或刀割样剧烈疼痛;便后略缓解,数分钟后由于肛门括约肌出现反射性痉挛,再次发生剧痛,常持续30分钟至数小时,直到括约肌疲劳、松弛后,疼痛缓解。
2.便秘
长期便秘引起排便时的机械性创伤是肛裂形成的直接原因。
3.出血
鲜血可见于粪便表面、便纸上或排便过程中溢出。
四、辅助检查
肛门检查可发现后正中线有一单发的纵行的梭形裂口或溃疡。已确诊为肛裂者,一般不宜行直肠指诊或肛镜检查,以免增加患者痛苦。
五、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口服缓泻剂或液体石蜡油,润滑干硬的粪便。
(2)局部坐浴,保持局部清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括约肌痉挛及其所致疼痛,促进炎症吸收消散。
(3)应用扩肛疗法。
2.手术治疗
适用于经久不愈、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陈旧性肛裂,常用肛裂切除术、肛管内括约肌切断术。
六、护理
1.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疼痛 与排便时肛门扩张和刺激肛管括约肌痉挛有关。
(2)便秘 与患者惧怕疼痛有关。
(3)潜在并发症:切口出血、尿潴留、大便失禁等。
2.护理措施
(1)保持肛门卫生,便后温水坐浴,松弛肛门括约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促进愈合。
(2)疼痛明显者,可给予服用镇痛药物。
(3)多饮水,增加膳食中新鲜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的摄入,少食或忌食辛辣和刺激性饮食。
(4)指导患者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进行适当的户外锻炼。
(5)服用缓泻剂。
(6)预防和护理并发症:
①切口出血: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同时密切观察创面的变化,一旦出现切口大量渗血,应紧急行压迫止血,并报告医生;
②尿潴留:鼓励患者术后尽早自行排尿,采用温水冲洗会阴部、听流水声等诱导排尿的措施,必要时行导尿处理;
③排便失禁:观察患者每天的排便次数、量及性状。若仅为肛门括约肌松弛,可于术后3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提肛运动;如为完全便失禁,则应做好臀部皮肤的护理,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床单,避免压疮的发生。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外科护理学知识点:肛裂”,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护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