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外科护理学知识点: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相关内容,为报考护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护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一、病因
1.先天因素
静脉瓣膜缺陷和静脉壁薄弱。
2.后天因素
增加下肢血流重力和循环血量超负荷。
二、病理生理
主干静脉高压导致浅静脉扩张,皮肤毛细血管压力升高造成皮肤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质渗入组织间隙并积聚、沉积在毛细血管周围,形成阻碍皮肤和皮下组织细胞摄取氧气和营养的屏障,导致皮肤色素沉着、纤维化、皮下脂质硬化和皮肤萎缩,最后形成溃疡。
当大隐静脉瓣膜遭到破坏而关闭不全后,可影响远侧和交通静脉的瓣膜,甚至通过属支而影响小隐静脉。静脉瓣膜和静脉壁距离心脏愈远、强度愈差,承受的压力却愈高。
三、临床表现
1.早期
长时间站立后,患肢小腿感觉沉重、酸胀、乏力和疼痛。
2.后期
曲张静脉明显隆起,蜿蜒成团,并可出现踝部轻度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营养不良,包括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及并发症。
四、辅助检查
1.特殊检查
(1)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2)深静脉通畅试验。
(3)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2.影像学检查
(1)下肢静脉造影:观察下肢静脉是否通畅,瓣膜功能情况以及病变程度。
(2)血管超声检查:
①超声多普勒血流仪能观察静脉反流的部位和程度;
②超声多普勒显像仪可以观察瓣膜关闭活动及有无逆向血流。
五、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适用于病变局限,症状较轻;妊娠期间发病;症状虽然明显,但不能耐受手术者。
(2)处理并发症:
①血栓性浅静脉炎:给予抗菌药及局部热敷治疗;
②湿疹和溃疡:抬高患肢并给予创面湿敷;
③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抬高患肢,局部加压包扎止血,必要时予以缝扎止血。待并发症改善后,择期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1)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根本方法。
(2)传统手术:高位结扎大隐或小隐静脉;剥除大隐或小隐静脉主干及曲张静脉;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
(3)微创疗法。
六、护理
1.护理评估
(1)术前评估:
①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从事长时间站立、久坐或重体力工作;
②长时间站立后患肢是否出现小腿沉重、酸胀、乏力和疼痛,是否出现过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否有过经久不愈的溃疡等;
③是否有长期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终末期肝病或腹水;
④局部小腿静脉曲张的部位和程度;患肢有无踝部肿胀;局部皮肤营养状态;足靴区皮肤是否有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和硬结;局部有无并发症,如血栓性浅静脉炎、湿疹和溃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⑤静脉瓣膜功能和通畅试验及影像学检查有无阳性发现;
⑥下肢静脉曲张是否影响生活与工作,患者是否因慢性溃疡或创面经久不愈而紧张不安和焦虑,患者对本病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
(2)术后评估:
①患肢远端皮肤的温度、色泽、动脉搏动、感觉等有无异常;
②伤口有无渗血,有无红、肿、压痛等感染征象,能否早期离床活动及正常行走。
2.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活动无耐力 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皮肤营养障碍、慢性溃疡有关。
(3)潜在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小腿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3.护理措施
(1)观察患肢远端皮肤的温度、颜色,是否有肿胀、渗出,局部有无红、肿、压痛等感染征象。
(2)指导患者行走时穿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促进静脉回流;预防下肢创面继发感染,做好皮肤湿疹和溃疡的治疗和换药,促进创面愈合。
(3)采取良好坐姿,坐时双膝勿交叉过久,休息或卧床时抬高患肢30°〜40°。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长时间站立,肥胖者应有计划地减轻体重。
(5)术后患者卧床期间指导其做足部伸屈和旋转运动,术后24小时鼓励患者下地行走,活动时避免外伤引起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外科护理学知识点: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护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