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心理统计学知识点:概化理论”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概化理论
(一)理论概述
1.起源
经典测量理论中测验误差是一个笼统概念,误差具体是由哪些因素造成、各部分误差方差在误差总方差中占的比例都不清楚。而概化理论则应用方差分量分析的方法深人分析测验误差的来源和结构。
2.基本概念
概化理论提出在不同测验情境关系下,测量的误差结构和误差量都不同,一个测验情境关系由一个测量目标和若千个测量侧面构成。
(1)测量目标:通过测量描绘的实体,测量目标分数方差相当于经典测量理论中的真分数方差。
(2)测量侧面:除了测量分数方差外,所有其余的误差分数方差。一个侧面相当于某方面的测量条件,一个测量侧面可以有不同的水平。
(3)测量侧面被固定得越多,测量的信效度越高,但测量目标同样受到越高的限制。
3.基本思想—情景关系说
任何测量都处在一定的情境关系之中,应该从测量的情境关系中具体地考察测量工作。概化理论提出了多种真分数与多种不同的信度系数的观念,并设计了一套方法去系统辨明与研究多种误差方差的来源,从而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来控制和提高测量精度。
4.数据采集方法
(1)全交叉采集:测量目标在所有测量侧面的所有水平上均被测量,数据信息最丰富。
(2)相互嵌套采集:某个侧面的各个水平包含在另一侧面的各个水平中,最简单。
(3)混合设计:包括以上两种方法。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心理统计学知识点:概化理论”,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