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1年江苏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1年江苏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制度(见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2.教育策略
【答】广义上的教育策略既包括教的策略又包括学的策略,而狭义上则专指教的策略,属于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即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
3.《学记》(见2013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4.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见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5.苏格拉底教学法(见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6.洛克的绅士教育(见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二、简答题
1.简析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答】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广义上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具体分析如下: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与其他动物对下一代的爱护、照顾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是因为动物对下一代的爱护、照顾只是一种本能的活动。
(2)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通过教育来进行经验的传递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其他动物在种系的发展过程中对于怎样适应周围的环境更有利于自身的生存,也有一种信息的储存和传递。
(3)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本质区别在于劳动,而教育就是在劳动中产生的。
2.简析荀况的教师观。
【答】(1)关于教师的地位,荀子将教师视为治国之本,把国家兴亡与教师的关系作为一条规律总结出来,把教师的地位提高到与天地、祖宗并列的地位。
(2)关于教师的作用,一是人性本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化性起伪”;二是实现礼法兼治的社会,离不开教师正礼的作用。
(3)关于教师从业标准,荀子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具备以下基本条件:有尊严,使人肃然起敬;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表达问题清楚,逻辑性强,语言精练;能体会礼法的精微之处并恰当地阐发。
(4)关于师生关系,荀子有更加精辟的见解。荀子继承了孔子教学相长的思想。“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强调师生之间应该建立朋友式的民主平等、尊师重教、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
3.简述科举考试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答】科举考试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隋唐以前荐举做官,隋唐以后,若想做官必须经过科举的选拔,才能取得参加吏部考试的资格,经吏部考试及格者才能授官。所以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都围绕科举而进行。宋朝统治者只重视科举选拔人才而忽视了兴建学校培养人才,把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完全割裂开来。
(1)学校成为科举的预备机关或附庸,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准备参加科举。
(2)科举考试的内容必然成为学校教学内容。
(3)对学习观和教育观的形成影响深远,“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4)科举本身就是一种应试教育。科举考试就像一根灵通的指挥棒,科举考什么,士人就学什么,不考什么就不学什么。这种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病是束缚了人们的聪明才智。科举不考体能,许多士人就不重视体育锻炼,长期以来身体弱不禁风,容易造成英年早逝。
4.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见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三、论述题
1.试论教学过程的性质。(见2013年陕西师范大学真题)
2.联系实际,分析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的意义及实施要求。(见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3.论述终身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意义。
【答】(1)终身教育思想。(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什么是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会是美国学者罗伯特·哈钦斯首次提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著名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特别强调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两个概念,把学习型社会作为未来社会形态的构想和追求目标。从此,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理念成为许多国家、地区、社会团体推进和实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原则,成为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3)如何建设学习型社会。
①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②做到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a.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b.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③国家要为人们的学习提供物质条件和手段,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每个公民随时随地地接受教育。
(4)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意义。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①学习型社会是社会发展形态层次上更高级的社会形态。②学习型社会是与体制创新相适应的社会体系。③学习型社会是21世纪人们新生活的家园。④各类学习型组织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石。⑤学习型组织是更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组织模式。
4.论述影响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与开发培养策略设计。
【答】(1)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是由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影响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家庭因素:家庭环境、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养方法等。
②学校教养因素:教师的个性和行为会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各种有关创造力的训练项目、课程和活动也能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③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与人的创造力也有着相当大的关系。
以人生全程发展的观点来说,影响创造力发展的要素主要有六个:智力的早熟、儿童期的创伤、家庭背景、教育与特殊训练、出生顺序、角色模范与人生导师。
(2)创造力开发培养策略设计。(见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1年江苏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