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2年江苏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2年江苏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教学原则(见2013年哈尔滨师范大学真题)
3.稷下学宫(见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学而优则仕(见2012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5.夸美纽斯
【答】夸美纽斯是捷克近代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改革家,其思想代表着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主要著作有《大教学论》,是教育史上第一位系统地总结教学原则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中具有明显的民主主义、人文主义色彩。他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教育思想。他论述了教育的作用;呼吁开展普及教育,试图使所有人都能接受普及教育;详细制定了学年制度和班级授课制度;提出各级学校要进行课程设置,编写了许多教科书;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
6.美国的《国防教育法》(见2010年湖南师范大学真题)
二、简答题
1.简析教师劳动的特点。(见2015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2.简析荀况的“闻见知行”的学习观。
【答】战国时期荀子提出了关于教学过程或学习过程的几个环节。荀子认为,学习当始于“闻”,完成于“行”。他提出:“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他又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这段话表明了学习过程中阶段与过程的统一,也表达了学习的初级阶段必然向高级阶段发展,而学习的高级阶段又必然依赖于初级阶段的思想。荀子认为,闻见、知、行,每个阶段都有充分的意义,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3.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见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简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见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三、论述题
1.试论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见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2.推进教育公平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重大任务之一。谈谈你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和实施策略的构想。
【答】(1)对教育公平的理解。(见2019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2)实施策略的构想。
①生产和创造更多的教育资源。
教育不公平主要体现在资源的分配不公平,而资源不足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教师,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这些都是个人无法做到的,但是生产和创造更多的教育资源这件事,人人可做,而且在网络时代,可以利用网络做得更好。
②找到更好的方法分享和传输教育资源。
在信息时代,依赖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数千年的教育理想开始转变为现实。据统计,MOOC(慕课)让哈佛的教师一年教授的学生数量就超过自己过去40年教授的学生数量,使世界上热爱学习的人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世界一流大学―流教授的优质课程。双师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为二、三、四线的孩子们提供了一线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这种形式,进一步实现了教育公平。同时,也借助互联网的方式把更先进的教育理念、知识持续传递给二、三、四、五线城市。
3.试论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见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4.试论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见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真题+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年江苏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