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有别于教会学校的,旨在满足世俗的封建主需要的教育形式和机构出现了,人们称之为世俗教育。世俗封建主的教育有宫廷教育和骑士教育。
一、宫廷学校★★★
教育目的:宫廷学校主要是培养治理国家的官吏。
教育机构:宫廷学校是一种设在国王和贵族的宫廷中,主要培养上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
发展情况:查理曼大帝在其统治时期,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宫廷学校成为欧洲重要的世俗教育形式。
教育内容:宫廷学校教学内容为“七艺",拉丁语和希腊语。
教学方法:采用当时教会学校盛行的问答法,以此来使学生掌握宗教、自然和社会的各种知识。因为欧洲中世纪早期社会政教合一的特征,宫廷教育也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与教会学校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似性。
二、骑士教育★★★★(2017年统考已考选择题、2017年北师大已考简答题、2018年统考己考单选题)
1.骑士教育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家庭教育形式,也是中世纪世俗教育的一种主要的形式,以培养当时封建制度中骑士阶层的人员为目的。
2.骑士教育并无专设的教育机构,也没有专职的教育人员。它在骑士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主要培养剽悍勇猛的豪侠、忠君爱国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3.骑士的训练和养成大致分三个阶段:
(1)家庭教育阶段(0-7岁)。7岁之前在家中接受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并注意培养健壮的身体。
(2)侍童教育阶段(7、8-11岁)。这个阶段又称礼文教育阶段。到了七八岁之后,按照自己的出身等级送到高一级贵族的官邸充当随仆和侍童,侍奉主人或主妇,按照其指导和吩咐,在日程生活和交往应酬中完成各种服役,同时,学习上流社会的各种礼节、习惯和待人处事之术。这样的教育目的是养成骑士的封建意识与道德言行。除上述内容外,主要的学习内容还有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被称为“骑士七技”。
(3)侍从教育阶段(14-21岁)。这是骑士训练的最后一个阶段。在14岁至21岁期间做跟随领主的侍从,也叫从士。其主要活动是侍奉领主,到了21岁,从士在隆重的仪式上被授予骑士称号,这样就成为一名正式的骑士,骑士教育至此宣告结束。
4.骑士教育重在灌输服从与效忠统治阶级的思想,训练勇猛作战的各种本领,培养封建统治阶级的忠实保卫者,对文化知识并不重视,以致目不识丁的骑士比比皆是。骑士教育的这种状况,是由当时社会生产与生活水平的低下和西欧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的特点所决定的。
注意:封建主贵族的教育与封建时期的宗教教育截然不同,建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将二者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易出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