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俄国近代教育
一、教育概况★★★★
1.18世纪的俄国教育
18世纪初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对教育进行了改革,俄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也是从这时开的。彼得一世的教育改革对俄国社会和教育的近代化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创建实科性质的学校,特别是关于军事技术的专门学校,是彼得世教育改革的蜇要措施。在初等义务教育方面采收了一些措施,开办俄语学校、计算学校,并把各地开办学校的责任委于当地教会,规定除农奴子女外的儿童必须入学,学完必要的学科后发给证书,以此作为结婚晋升的必要条件,不过贵族的子女还是自己聘用外籍教师,彼得一世有为了培养高级人才,提出了建立科学院的设想:分为数学研究、自然研究、文学研究二部分,并且附设大学和预备中学,彼得一世去世不久,科学院就成立了。18世纪中叶,俄国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突出成就是1755年莫斯科大学的创业,它推动了俄国文化和教育的发展。莫斯科大学与中央政府直辖、教授会管理,设法律、哲学和医学三个系和两个文科中学。18世纪后期,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上台后,开始对俄国进行改革但她并不是真正的想接受法国激进的革命思想。1786年颁布了《国民学校章程》,这是俄国历史上发布最早的有关国民教育的知识法令,对俄国近代教育特别是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起了一定的作用。
2.19世纪的俄国教育
19世纪初,即位的亚历山大一世,在内政和教育方面采取了较为自由的政策。主要反映在1803年颁布的《国民教育暂行条例》和1804年颁布的《大学附属学校章程》(此章程规定全国划分为六大学区,每个学区设立一所大学,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国家官吏,此章程建立了相互衔接的学校系统)上。到了19世纪60年代,在公共教育运动的压力下,俄国沙皇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学校改革的法令。1860年颁布《国民教育部女子学校章程》,这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规定建立女子学校的法令;1863年,颁布《俄罗斯帝国大学音程》,恢复了大学的一些特权,给予大学较多的自由;1864年,颁布了《文科中学和中学预备学校章程》和《初等国民教育章程》。上述法令颁布后,俄国教育的各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但20世纪60年代以后,政府加强了对教育的控制,教育又出现了倒退。
◆易出题型:选择题
二、教育思想——乌申斯基论教育★★★★
乌申斯基(1823-1870年)是19世纪俄国著名民主主义教育家,被称为“俄国教师的教师”,“俄国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代表著作为《人是教育的对象》。其主要的教育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论教育目的和教育作用
他把教育分成无意的教育和有意的教育两种。无意的教育指大自然、家庭、社会、人民及宗教和语言,它们对人的发展有强大的效力。有意的教育指学校和教育者,他们对人的发展存很大的直接影响。教育对社会发展也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教育必须要有目的地进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乌申斯基虽然十分重视教育,但他认为,教育不能决定历史的发展。
2.论教学
乌申斯基的教学理论是建立在心理学思想的基础上的。在教学的目的上,他认为知识和能力是相联系的,批判了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的片面性;在课程的设置上,强调实科课程的作用,主张把古典课程和实科课程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必须遵守一定的教学原则,如教育性原则、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连贯性原则等。
3.论道德教育
乌申斯基十分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他认为道德教育主要包括: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爱劳动、追求真理、公正、诚实、谦虚、尊重他人、信仰上帝等。他认为,热爱祖国是一个人身上最强烈的感情,它能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在德育的方法上,教学是最基本的方法。教师善于运用说服、强制、表扬、鼓励、警告和惩罚等方法。
4.论教育学及教育者的培养
乌申斯基认为,教育学不是科学,而是学艺。他把教育学分为广义教育学和狭义教育学两类,广义教育学是教育学者所必需的或有用的知识的汇集,狭义的教育学是教育活动规则的汇集。乌申斯基还十分重视师范教育。他认为,师范学校应设在小市镇或乡村,师范生一律住校。师范生首先要有优秀的品质;其次,要掌握广泛的知识;还要求师范生必须有一年的见习期。
◆易出题型: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