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日本近代教育
一、教育概况★★★★(2016年统考已考选择题)
1868年,日本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联合执政的天皇制明治政府,实施了自上而下的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明治维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日本社会文化的发展明显表现出兼容并蓄、注重改造、为我所用的特点。这一特点同样反映在教育上,日本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主要内容有:
1.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教育管理权主要掌握在皇室、幕府及各藩国手里。1871年明治政府设立文部省,主管全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并兼管教育事务。1872年,政府颁布了《学制令》,更具体地确立了日本教育领导体制。1879年颁布了《教育令》,大学区的教育管理体制被废除,改为美国式的教育分权制。1880年,政府又修改了《教育令》,重新强调中央政府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控制,重新恢复实施大学区制。
2.初等教育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初等教育已获得某种程度的发展,但不充分。明治维新后,政府十分重视初等教育的普及。1879年颁布了《教育令》,普及初等教育的年限规定为4年。1886年,颁布了《小学校令》,又把初等教育受教育年限规定为8年,分两个阶段来进行:前4年为寻常小学阶段,实施义务教育;后4年为高等小学阶段,实行收费制。在课程上,小学一般开设修身、国语、作文、算术、几何、物理初步、化学、史地知识、体操、国画及唱歌等。高等小学除这些常设科目之外,加设一至两门外国语课程。
3.中等教育
《学制令》的颁布,催生了日本近代中等学校的发展,但发展较为缓慢。《中学校令》规定中学分为寻常中学(后改称为中学校)和高级中学(后来升格为高等学校),前者为5年制,后者为3年制,并为中等教育的发展作出具体规范。1893年的《实业补习学校令》、1899年的《实业学校令》及《高等女子学校令》的颁布与实施,使得日本中等教育结构呈现多样化的格局。到了19世纪末,日本中等教育已包括中学、中等技术学校与女子中学三种完整的结构。
4.高等教育
明治政府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1877年,东京大学的创办成为新大学运动的开端。在那一时期,较为重要的大学还有庆应大学、早稻田大学、明治大学等。
5.师范教育
明治政府认识到师范教育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以高度重视师范教育的发展。1886年《师范学校令》的颁布规范和引导了师范教育的发展。
◆易出题型:选择题
二、教育思想——福泽谕吉论教育★★★★
福泽谕吉(1835-1901年)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深受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文化和教育思想的影响,强烈地批判了日本封建教育制度和文化的落后性,主张发展工商业,进行社会改革。其主要著作有《劝学篇》、《文明论之概略》和《文明教育论》等。福泽谕吉主要的教育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论教育的作用
福泽谕吉认为,要改变日本国弱民愚的社会现状,唤醒民众的民主意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必须通过教育来完成。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关系上,福泽谕吉在承认遗传、环境因素影响个人成长的同时,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
2.论智育
福泽谕吉反对空洞无物脱离实际的说教,主张学习西方,向学传授与社会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学问。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福田谕吉通过广开实学科目来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培养实业家。
3.论德育
福泽谕吉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他反对向学生灌输封建伦理道德和思想观念,认为道德观念的形成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方面来共同实施。
4.论体育
福泽谕吉认为,健康的国民必先具有健康的身体。体育活动的开展本无定法,各国应根据本国的传统习俗,选择合适的方法。在日本,体育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学校是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的场所。
注意:要想全面了解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一定要先知道其“脱亚入欧"的观点,建议考生通过网络对此进行了解。
◆易出题型:选择题
Ø 推荐用书
[l]吴式颖等编:《外国教育史教程(缩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第九章17-18世纪欧洲和美洲主要国家的教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节)第十四章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第一、二、三、四、五、六节)
[2]周采编:《外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八章 近代各国教育(上)(第一、第二、第三节)
第九章 近代各国教育(下)(第一、第二、第三节)
Ø 本章重点梳理
1.简述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
2.简述洛克绅士教育思想。
3.简述斯宾塞的教育主张。
4.简述法国《基佐法案》的主要内容并加以评价。
5.简述爱尔维修、狄德罗、拉夏洛泰的教育思想。
6.简述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育主张。
7.简述19世纪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洪堡思想)
8.简述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9.简述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
10.简述19世纪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
11.简述贺拉斯·曼的教育思想。
12.简述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
Ø 本章历年真题回顾
1.(2017年统考单选题)17至18世纪,英国初等学校的教育对象主要是( )。
A.贫民子弟 B.贵族子弟
C.新兴资产阶级子弟 D.中产阶级子弟
【解析】A。
2.(2013年统考选择题第26题)下列表述中,体现洛克绅士教育主张的是( )。
A.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B.身体健康重于精神健康
C.精神健康重于身体健康 D.禁欲与惩罚可以促进精神健康
【解析】A。洛克非常强调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2013年统考选择题第28题)19世纪德国教育家洪堡推动新大学运动,创立了柏林大学默示,为大学增添了( )。
A.人才培养功能 B.科学研究功能 C.社会服务功能 D.文化传播功能
【解析】B。自洪堡起,大学功能增添了科学研究的职能,拥有了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4.(2014年统考单选题第28题)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雷佩尔提提出的为接受所有适龄儿童入学受教儿创设的教育机构是( )。
A.儿童之家 B.青年之家 C.国民教育之家 D.劳作教育之家
【解析】选D。
5.(2011年统考单选题第29题)受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18世纪后期在得过出现的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寓教学于游戏和活动之中的新式学校是( )。
A.劳动学校 B.泛爱学校 C.实科学校 D.文科学校
【解析】选B。
6.(2014年统考单选题第30题)19世纪后半期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所借鉴的办学模式主要源于( )。
A.英国大学 B.法国大学 C.德国大学 D.意大利大学
【解析】选C。
7.(2011年统考辨析题第17题)英国公学即英国公立学校。
【解析】
(1)错误
(2)公学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属于英国富家子弟升入大学的预备教育,具有中等教育的性质。公学一般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的,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其教学设备、条件和教学质量等均高于同时期的文法学校。名为“公学”,实际是一种私立的寄宿学校,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这种学校全靠私人捐助,拥有大量校产,不受政府资助和干涉,是典型的贵族学校。修业年限一般为5年,英国著名的公学有伊顿、温彻斯特、圣保罗等九大公学。因此,公学并个是公立学校
8.(2014年厦门大学名词解释第2题)导生制。
【解析】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