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教育专业硕士备考:课程评价模式"相关内容,为报考教育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帮助。更多有关教育学综合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课程评价模式
目标达成模式 泰勒
主要内容:教学结果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
优点:操作性强,适用性广。
缺点:机械,易僵化。
CIPP模式 斯塔弗尔比姆
主要内容: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优点:突出了评价的形成性功能,强调评价为教育决策、改进工作服务。
缺点:缺乏价值判断,评价人员的作用受到限制。
目标游离模式 斯克里文
主要内容:“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
优点:突破了预设目标的限制;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了起来。
缺点:难以做出合适的价值判断;难以协调评价者与管理者的关系;操作比较困难。
应答模式 斯塔克
主要内容:通过评价者与有关评价的各方进行持续不断的对话,了解他们的愿望,对教育方案进行修改,对大多数人的愿望做出回答,以满足各种人的需要。
优点:注重各类人员在评价中的作用;强调评价的民主性。
缺点:评价实施的效率比较低;评价存在很大的主观性。
反对者模式 欧文斯
主要内容:一种为了揭示方案正反两方面长短得失而采取类似于法律过程中的评委会审议形式的评价模式。这种模式十分重视关于教育方案和教育活动的争议意见,尤其是反对者的意见。
优点:评价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注意到了评价中存在的多元价值观的问题。
缺点:评价结果易受辩论技巧的左右;花费过高,效率较低。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教育专业硕士备考:课程评价模式",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