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心理学学硕知识点:科斯林的表象计算理论”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科斯林的表象计算理论
以科斯林为代表的表象存在论认为表象与现实客体的知觉相似,人们可以对表象进行操作,而这种操作类似于对具体事物的操作。为此还进行了心理扫描实验,重点研究了距离效应和大小效应。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科斯林提出表象有两个主要因素:
(1)表层表征,即出现在视觉短时记忆中的类似图画的表征;
(2)深层表征,即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用于生成表层表征。深层表征又分两种:
①本义表征提供关于某一客体的形象信息。在计算机模型中作为坐标表储存的,它们指明各点在视觉短时记忆中的位置,以形成客体的精确表象(表象文件)。
②命题表征是由抽象的命题表构成的,它们是解释客体的(命题文件)。
该理论认为表征生成表象的过程为:
(1)图示过程:将深层的本义表征转换为视觉短时记忆中的表象。
(2)发现过程:在视觉短时记忆中搜索某个特定客体或其部分。
(3)放置过程:实现各种必要的操作,使客体的各部分处在表象中正确的位置上。
(4)表象过程:协调上述三个过程的活动。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心理学学硕知识点:科斯林的表象计算理论”,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