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3-04-25 17:35:06  |  关键词:

  •  
  •  
  •  

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制度(见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2.校本管理

【答】校本管理是指学校在教育方针与法规的指引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自主确定发展目标和方向,自主进行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简而言之,就是以学校为本位的管理,学校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承担更多的责任,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促进民主决策。实施校本管理应做好以下工作:(1)教育行政部门要简政放权。(2)倡导集体参与、共同决策。(3)开展校本研究,提高学校管理者的决策能力。

3.程序性知识(见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4.观察学习(见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5.自然教育(见2013年陕西师范大学真题)

6.公学(见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二、简答题

1.教育应如何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见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2.在教学评价中,如何处理好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的关系?

【答】(1)教学评价的主体应以教师为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既是教学决策的参与者,又是教学实践的执行者。他们了解教学各个环节和细节上的问题,同时,对教学的价值体察也最深。教师相对其他人员来说,最能提出改进教学的切合实际的建设性提议。因此,教师必须是教学评价主体的核心。

(2)学生也应是教学评价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在评价自我时,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分析、比较,或者是与他人比较,或者是自我比较,得出的结果无论是否有主观性,均可促进学生思考;之后,还要将比较、分析的结果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3.简述学校美育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1)美育的含义。(见2010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2)美育过程中的基本原则。

首先,美育的一切审美对象必须要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其次,美育的途径应贯彻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一切美育因素,提高学生审美、欣赏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学生实践美的技能,养成行为中体验美的习惯。

最后,美育与任何教育一样,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4.韩愈的《师说》提出了哪些主要的教育观点?(见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三、论述题

1.试述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对学习型社会的意义。(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2011年江苏师范大学真题)

2.结合实际论述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途径。

【答】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在进行某一活动之前,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自我效能感主要受到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1)直接经验;(2)替代性经验;(3)言语说服;(4)情绪唤起。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途径:

(1)增加个人的成功体验。这是改变自我效能感最直接、有效的的途径。可以通过完成小事、小任务来踏实地积累,通过不断地完成小事来积累“成功”的体验,重复过程,逐步提高自身能力,最终达成挑战更高的目标。

(2)积累替代性经历。从观察别人所得到的替代性经验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尤其是看到与自己相近、相似的人成功,更能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增加实现同样目标的信心。

(3)接受他人的语言说服。当我们听到别人,尤其是自己尊敬、佩服的人,对我们的鼓励,同样可以提升我们的自我效能感。

(4)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能快速调动情绪的人更容易有较高的自我效能。身体状态良好的时候,我们的自我效能感会比较高涨。

3.试论革命根据地教育经验的现代价值。

【答】(1)革命根据地教育经验。(见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2)革命根据地教育经验的现代价值。

首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要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进行劳动习惯和观点、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发展。

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办学途径。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都是重要的组织机构,要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

最后,促进教学制度和方式的改革。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四、案例分析题

在案例中苏霍姆林斯基面对这位摘花的小女孩不但没有粗暴地批评,而且另摘了两朵花送给她,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请运用有关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答】苏霍姆林斯基用心去了解女孩行为背后的原因,理解她的孝心,并奖励她。如果是我,我会先问小女孩为什么摘花并根据她的行为称赞她。

(1)材料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看到小女孩摘花并没有马上进行批评,而是认真询问了原因,并根据小女孩的回答奖励了她两朵花,做到了因材施教。

(2)材料体现了疏导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看到女孩摘花之后,了解了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他也看到了女孩的羞愧,送了小女孩花,因势利导,对小女孩的孝心进行表扬。

(3)材料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肯定小女孩的孝心,切实提高小女孩的思想水平。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