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9年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9年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双轨制(见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锻炼法(见2018年哈尔滨师范大学真题)
3.下位学习
【答】下位学习也叫类属学习,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如先知道水果的总括概念,然后学习“苹果”“梨子”等具体概念。
4.藏息相辅的教学原则
【答】“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教学既要有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要有课外活动和自习,有张有弛,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劳逸结合。
5.精细加工策略(见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6.教育无目的
【答】基于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三大理论,杜威提出教育内在目的论,也叫作教育无目的论。他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他所说的“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之外没有目的”,实质上是对脱离儿童而由成人决定的、外在的、终极性的教育目的的纠正。
二、简答题
1.简述教学过程的几种关系。(见2011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2.简述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见2013年哈尔滨师范大学真题)
3.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简述永恒主义教育思潮。(见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三、论述题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及现实意义。(见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真题)
2.加涅的学习过程阶段以及信息加工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见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3.论述陈鹤琴教育思想的启示及其现实价值。(见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四、案例分析题
结合材料与现实,谈谈你对当前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新趋势的认识。
【答】(1)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应该具有以下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
①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的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②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③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
(2)世界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见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真题)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9年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