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2020年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3-04-25 17:37:06  |  关键词:

  •  
  •  
  •  

2020年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20年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20年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特殊迁移

【答】特殊迁移是指某一领域或课题的学习直接对另一领域或课题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2.认知内驱力

【答】根据学习动机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不同,奥苏伯尔将其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在要求理解和掌握知识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是一种内部动机。

3.形成性评价(见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4.掌握学习

【答】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

5.长善救失原则(见2020年西北师范大学真题)

6.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规律性、连续性和继承性。一方面,教育对社会具有依存性;另一方面,教育又是一种主体性的实践活动,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①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养的人作用于社会;②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③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二、简答题

1.简述情境陶冶法的内涵及要求。

【答】情境陶冶法是德育方法的一种。情境陶冶法是指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其利用暗示原理,让学生通过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来接受某种影响。它既不向学生传授系统的道德知识,也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而是寓教育于情境之中,通过按教育要求预先设置的情境来感化与熏陶学生;既没有强制性的措施,也难有立竿见影之效,但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效果,给学生品德发展以深远的影响。主要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基本要求:①创设良好的情境;②与启发引导相结合;③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2.简述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见2010年安徽师范大学真题)

3.简述蔡元培的“五育”并举。(见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4.简述促进迁移的教学原则。(见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三、论述题

1.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及其有效发挥的条件。(见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试论述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答】马卡连柯认为劳动不仅是劳动教育必不可少的措施,而且是全部教育总体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儿童的体力、智力和培养他们从事生产劳动的技能技巧,尤其是要使学生得到道德和精神上良好的发展。与当时苏联流行的看法不同的是,马卡连柯认为生产劳动与学校教学之间不需要任何的一致性,不能机械结合。没有集体就不能进行集体教育和纪律教育,也无法组织劳动和进行劳动教育;没有劳动,不进行劳动教育,集体也就无法建立,真正的纪律教育也不能顺利进行。

意义:(1)劳动教育能使儿童了解劳动的必要性,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儿童会养成劳动的习惯,产生对劳动的兴趣,会把劳动当作表现其人格和才能的主要形式,形成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培养儿童热爱劳动的情感。

(2)劳动不仅可以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提高儿童的劳动能力,还可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劳动可以使儿童手脑并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促进智力的发展。在劳动的过程中,儿童能感受到我能帮助别人,但也需要别人的帮助,形成初步合作的意识,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

(3)劳动教育最大的价值体现在儿童道德和精神的发展上。儿童在劳动的过程中,通过为自己或者为他人的服务,或是体验参与他人劳动的境况,获得自我存在的价值,培养责任感,增强自信心,从而进行自我肯定、自我发展。对儿童开展适宜的劳动教育,还能培养儿童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3.试论述颜元的“实学”“真学”和“习行”的内容及启示。

【答】为了培养“实才实德之士”,颜元提出了“真学”“实学”的教育内容,以及“实文”“实行”“实体”“实用”的教学原则。

(1)“实学”的教育内容。

颜元“实学”的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中心的“三事”“六府”“三物”。“三事”指正德、利用、厚生;“六府”指金、木、水、火、土、谷;“三物”指六德、六行、六艺。“六德”为知、仁、圣、义、忠、和;“六行”为孝、友、睦、姻、任、恤;“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这“三事”“六府”“三物”就是颜元所谓的“实学”。

(2)晚年,颜元曾按自己的教育思想规划漳南书院,陈设“六斋”,实行“分斋教学”,并规定了各斋的具体教育内容,这是对“真学”“实学”内容最明确也是最有力的说明。漳南书院的“六斋”为文事斋、武备斋、经史斋、艺能斋、理学斋、帖括斋。

(3)“习行”的教学方法。

第一,“习行”就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坚持观察、练习和躬行实践;第二,反对传统的“静坐”“闭门读书”和空谈义理;第三,颜元并非排斥通过读和讲来学习知识,只是反对通过静坐读书来获取知识,主张将读书、讲学与“习行”相结合;第四,“习行”也是培养“经世致用”人才的主要途径和教学方法;第五,颜元强调“习行”的依据是其符合学习规律,有利于道德修养,有利于身体健康。

启示:颜元将中国古代关于教育内容的理论推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是颜元对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贡献,值得人们重视。颜元注重实践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四、材料分析题

谈谈你对研学旅行的认识和理解。(可从内涵、类型、价值和实施等方面来论述)

【答】(1)内涵: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2)分类:

①研学旅行组织上实施的主体主要有学校、旅行社或社会文化机构、国家专门成立的研学旅行管理机构等。②从研学旅行活动的实验和正式实施后所开展的诸种活动来看,其活动内容主要有历史文化类、红色革命类、科技活动类、职业体验类、军事训练类、亲近自然类。③以研学旅行活动开展的范围为分类依据,可以分为家乡、县、市、省、全国和世界。

(3)价值:

在中小学素质教育过程中,研学旅行已然成了一个重要环节,其知行结合的创新型教育方式,有益于提升新时代中小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中小学生的文化生活,让素质教育变得可视化,促进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研学旅行的实施策略:

①正确认识研学旅行活动的性质和作用。②教师转变角色,辩证地处理好研学旅行活动中的各种关系。③确定研学旅行的目标,创造性地设计研学内容与方法。④在管理与运行机制上,协同合作,保障安全有效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年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