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资讯 > 考研动态 > 正文
考研资讯

2026心理学考研知识点指导:听觉四大现象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5-08-15 14:05:51  |  关键词:

  •  
  •  
  •  

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6心理学考研知识点指导:听觉四大现象”相关内容,为心理学考研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点击下载>考研心理学历年真题|考试大纲

  2026心理学考研知识点指导:听觉四大现象

  (1)、音调

  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是1000~4000Hz,音乐的音调一般在50~5000Hz,言语的音调一般在300~5000Hz之间。

  人耳能觉察到的频率变化范围是0.3%,也就是人耳能分辨出1000~1003Hz两种音调的差别,即音调的差别阈限。

  1000Hz以上的声音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几乎是线性的,以下不是线性,音调的变化快于频率的变化。

  音调不仅决定于频率的高低,还受声音的持续时间、强度和复合声音的影响。

  (2)、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理论

  频率理论:罗·费尔提出的,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但有局限,人耳基底膜不能作1000Hz以上的快速运动,与人耳能接受超过1000Hz以上的声音不符。

  共鸣理论:赫尔姆霍茨提出的理论,主要根据是基底膜的横纤维具有不同长短,因而能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发生共鸣。声音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声音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也叫位置理论。

  行波理论:冯·贝克西发展了共鸣学说,提出行波理论。声音传入内耳,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到达基底膜某一部位时达到最大值然后消失。声音频率不同,最大振幅的位置也不同,频率越低,越接近蜗顶频率越高,最大振幅越接近蜗底,从而实现对不同频率的分析。

  神经齐射理论:韦弗尔提出。认为,声音频率低于400Hz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频率相对应的。声音频率高时,神经纤维按照齐射原则发生作用,来反应5000Hz以下频率较高的声音。

  (3)、音响

  对人来说,音响的下阈为0dB,上阈为130dB,物理强度为下阈时物理强度的100万倍。

  声压超过情感阈限会使人产生痛觉。

  (4)、声音的掩蔽

  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叫声音的掩蔽。声音的掩蔽依赖于声音的频率、掩蔽音的强度、掩蔽音与被掩蔽音的间隔时间等。掩蔽音强度提高,掩蔽作用也增加。

以上是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6心理学考研知识点指导:听觉四大现象”,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考研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