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21年中央民族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21年中央民族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学制(见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3.顺应(见2021年福建师范大学真题)
4.终身学习
【答】(1)含义:终身学习是指社会中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即我们所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或者“学无止境”。
(2)特点:在特殊的社会、教育和生活背景下,终身学习理念得以产生,它具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等特点。
(3)启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提出后,各国普遍重视并积极实践。终身学习启示我们树立终身教育思想,使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的、不断探索的、自我更新的、学以致用的和优化知识的良好习惯。
5.教学评价(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6.《学记》(见2013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二、简答题
1.简述最近发展区。(见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真题)
2.简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见2019年华南师范大学真题)
3.简述现代教育特征。(见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简述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的昆西教学法。(见2018年江西师范大学真题)
三、论述题
1.论述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意义。(见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如果一个学生自暴自弃,放弃学习,教师应该怎么做?
【答】(1)如果一个学生自暴自弃,放弃学习,教师首先要去寻找原因。有的是外因,例如,家庭的变故、父母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或教师过激的评价给孩子带来了过大的压力和伤害,从而导致学生以自暴自弃的方式反抗父母或教师的权威;有的是学生个体的内因,例如,学生的意志力薄弱,在学习上遇到挫折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心理。针对不同个性、不同生活背景下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去探究学生放弃学习的原因,进而才能对症下药。在了解原因时,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比如,可以和学生当面或写信沟通,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父母、朋友交谈间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
(2)其次,教师要运用教育机智,采取具体的策略。针对不同的原因,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采取不同的对策。如果是父母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导致的,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进而在教育观念上达成一致;如果是学习者自身对学习缺乏信心,教师可以给予学习者更多的支持,如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帮助学习者一起制订并监控学习计划或者给学习者安排一位“小老师”辅助学习。虽然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方法,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共同点是,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帮助学习者与身边的群体构建良好的关系。詹大年老师曾说,很多学习问题都是关系问题,一旦关系构建起来了,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制定具体策略时,教师也可以同学习者共同商量,让学习者感受到自身的能动性。
(3)最后,注重持续的积极评价与反馈。厌学问题可能会反复在学习者身上出现,为此,教师和家长都要做好心理准备。在学习者出现厌学情绪时,不要简单地责怪,而要尽可能地体察学习者的情绪与感受,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在平常的学习中,要细心地关注学习者的状态,对于任何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其积极的评价与反馈,帮助学习者感悟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建立学习的信心。
3.比较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见2019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4.论述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见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中央民族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