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其基本功能有两个: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
一、注意策略★★★
注意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将注意力集中于有关学习上,对学习材料保持高度警觉状态的学习策略。它指向学习活动的各个阶段,主要作用是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觉定向,实行自我控制,促进有意义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
1.设置教学目标,告知学生本课的目标。
2.使用标示重点的线索,如使用手势。
3.增加材料的情绪性,多用带感情色彩的词汇。
4.使用独特的或奇特的刺激。
5.告知学生后面讲的内容对他们非常重要。
【案例】: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时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分析】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二、精细加工策略★★★(2017年统考已考辨析题)
精细加工策略主要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促进记忆的学习策略,即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具体包括:
(一)简单知识的精细加工策略
对于简单知识来说,精细加工策略是非常有效的。其中,记忆术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策略。常用的记忆术主要有位置记忆法、缩编和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等。
(二)复杂知识的精细加工策略
对复杂知识进行精细加工,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1.做笔记。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做笔记有助于对材料进行编码,同时还具有外部存储的功能。主要包括做笔记摘抄、评注、加标题、写段落概括语以及结构提纲等活动。
2.联系生活实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更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知识的价值,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这些所学的知识,并迁移到课堂之外的环境中去。
3.利用背景知识。在对复杂信息进行加工时,背景知识有助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有助于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因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复述策略★★★(2018年统考已考单选题)
复述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待信息,运用内部言语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它是信息由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常见的复述策略有: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多种感官参与、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尝试背诵、过度学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复习形式多样化以及反复实践等。
四、编码与组织策略★★★(2012年统考已考选择题、2016年统考己考选择题、2017年统考已考选择题)
编码与组织策略就是用某种结构将学习的内容组织起来。这种结构既可以是有关新学习内容的、独立的特定结构,也可以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的结构。简而言之,就是将信息集中起来,以便于更好地进行管理和记忆。
(一)编码策略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单位时间内,人类加工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工作记忆是人类大脑的一部分,人类的工作记忆最多可以同时处理9件事。人们扩充自己记忆空间的一条途径就是将这些信息进行编码,转化为更大的记忆组块,这就是编码策略。
(二)组织策略组织策略主要包括:
1.列提纲
就是运用简要的语言来描述新知识的内在层次,体现出知识的组织结构,促进学习者的理解与记忆。
2.作示意图
是指运用图解的方式来说明信息之间的内在关系,用连线和箭头等形象地显示组织结构。
3.利用表格
就是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后,提取出关键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式陈列出来,一目了然,清晰明确。
注意:这些认知策略很多都是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所用的。这部分内容可以结合自身及周围同学的经验进行理解掌握,同时也可以将这些学习策略灵活运用到备考的过程之中,比如做笔记、列提纲等等都是非常好的进行知识梳理的策略。
◆易出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