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24考研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学习与迁移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3-01-07 11:04:09  |  关键词: 24考研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学习与迁移

  •  
  •  
  •  

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学习与迁移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学习与迁移

1.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或习得经验对完成其他新活动的影响。学习迁移的类型有:

(1)正迁移、负迁移与零迁移

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两种学习之间互相干扰、阻碍。

零迁移:两种学习间不存在直接的互相影响。

(2)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3)一般迁移(非特殊迁移)与具体迁移(特殊迁移)

一般迁移:一种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或态度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具体迁移:一种学习中的具体特殊性经验直接运用到另一种学习中。

(4)自迁移、近迁移与远迁移

自迁移:个体所学的经验影响着相同情景中的任务操作;

近迁移:把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初学习情景相似的情境中;

远迁移:把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初学习情景极不相似的情境中。

(5)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水平迁移:同一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互相影响;

垂直迁移: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互相影响。

(6)低通路迁移与高通路迁移

低通路迁移:反复练习的技能自动化地迁移;

高通路迁移:有意识地将习得的抽象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2.学习迁移的作用

(1)迁移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密切相关。

(2)认清迁移的实质和规律对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过程的组织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3.学习迁移的理论

(1)学习迁移的经典理论

①形式训练说

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是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的,认为学习内容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形式训练。学习的具体内容是会遗忘的,其作用是有限的,而只有通过这种形式的训练而达到官能的发展才是永久的,才能迁移到其他的知识学习中,终生受用。

②共同要素说

桑代克认为只有当两种情境中具有相同的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而且相同的元素越多,迁移越大。

③概括化理论

贾德的水下打靶实验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概括化的原理和经验,对原理了解概括得越好,对新情境的适应性就越强,迁移就越好。

④关系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迁移的实质是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强调行为和经验的整体性;迁移能否发生取决于能否理解各要素间的整体关系。即关系转化说强调个体对关系的顿悟是获得迁移的真正本质。(经典实验:柯勒的小鸡找米实验)

⑤奥斯古德迁移的逆向曲面模型

奥斯古德系统地考察了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和反应的相似性两个维度的组合与迁移效应之间的关系,并将这种关系用三维曲面图描述,该理论即为“迁移的逆向曲面模型”。当先后两个刺激相同,反应也相同,可以产生最大的正迁移;当刺激相同,反应为对抗时,产生最大的负迁移;当无关刺激与对抗反应时产生零迁移。

⑥能力论

能力论把迁移解释为能力的增加。能力论认为迁移的发生依赖于新学习需要什么能力,旧经验中已经学到什么能力。如果两者相符合,就可以预见迁移的效果。

⑦分析——概括理论

迁移发生的内在机制是对两课题的分析和概括,鲁宾斯坦认为概括是迁移的基础,要迁移得以实现,必须首先把两课题相互联系起来,使之包括在一个统一的分析和综合过程中。

⑧布鲁纳的迁移观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所谓迁移就是把习得的编码系统用于新的事例中。正迁移是适当的编码系统应用于新的事例,负迁移则是把习得的编码系统错误地应用于新事例。迁移分为两类:一类是特殊迁移,主要是动作技能、机械学习的迁移;另一类是非特殊迁移,即原理和态度的迁移。布鲁纳认为后者是教育过程的核心。

⑨奥苏伯尔的迁移观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是奥苏伯尔根据他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同化理论)发展而来的。奥苏伯尔对认知因素及其影响新的学习(迁移)的主要变量,及如何操作认知结构变量来影响新的学习的技术进行过长期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下列关于学习迁移的观点。

A.迁移的产生

奥苏伯尔认为,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内的知识结构。广义地说,它是学生已有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狭义地说,它是学生在某一学科的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实现学习迁移的“最关键的因素”。当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学习发生影响时,就产生了迁移。

B.影响迁移的因素

一切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而过去经验对当前学习的影响不是直接发生的,而是通过认知结构的特征发生影响的,这些特征是指学生在一定知识领域内认知的组织特征,如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和包容性等。

迁移的发生不仅是由于前后两种学习在刺激和反应方面的相似度,还取决于认知结构的组织特征。

认知结构的组织特征和内容方面的特征合起来,称为认知结构变量。

奥苏伯尔认为,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及其稳定性会影响新的学习。

可利用性是指在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在认知结构中处于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对于新的学习能提供最佳关系和固定点。

可辨别性是指新的有潜在意义的学习任务与同化他们的原有观念系统可以辨别的程度。

稳定性指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

C.设计“先行组织者”促进学习迁移

根据影响迁移的因素,奥苏伯尔提出,设计适当的“先行组织者”来影响认知结构变量,这样就可以促进学习的迁移,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先行组织者是指在教学之前呈献给学生一段引导性材料。当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没有同化新的学习内容的观念时,需要让学生先来学习适合的先行组织者,之后学生使用先行组织者同化新的学习内容。

(2)学习迁移的现代理论

①符号性图式理论

霍利约克认为,当原有表征与新表征相同或相似时即产生迁移。图式匹配或表征相同是迁移的决定因素。

②产生式理论

辛格莱和安德森认为,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迁移产生,主要是先前学习或原问题解决中,个体所学会的产生式规则与目标问题解决所需要的产生式规则具有一定程度的重叠。

每个产生式包含一个用于识别情境特征模式的条件表征和一个当条件被激活时用来建构信息模式的活动表征。

若两表征含有相同或相似的产生式即产生迁移,产生式是产生迁移的一种共同要素。

③结构匹配理论

金特纳假定迁移过程中存在一个表征匹配的过程。

表征包括:结构特征、内在关系与联系等,若两个表征匹配,则可以产生迁移;其中事件的结构特征或本质的关键特征的匹配在迁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④情境性理论

格林诺认为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中的事件相互作用,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是动作图式,迁移就在于如何以相同的活动结构或动作图式来适应不同的环境。

4.学习迁移的促进

(1)学习迁移的条件

①个人因素

智力:智力对迁移的质和量都有重要的作用。

年龄:不同年龄的个体处于不同的思维发展阶段,从而迁移的条件和机制有所不同。

认知结构:是由个体的知识经验组成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的质量高低影响迁移的发生;对学校和学习态度的好坏,也影响迁移。

心向或定势:心向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当个体具有利用已有知识与获得新知识的心理准备状态时能够促进迁移;定势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它既能促进迁移又能阻碍迁移。

②客观因素

学习材料的特性:学习的知识、技能之间是否具有共同的成分和要素,以及学习材料的组织结构及其逻辑层次的实用价值。

教师的指导:教师有意识的指导能够促进迁移。

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习的场所,环境的布置以及学习或测试时的人员配置等越相似,越有利于迁移,迁移发生越容易。

迁移的媒体:有时迁移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媒体才能使两个学习之间产生迁移,因此,选择正确的媒体对迁移十分重要。

(2)学习迁移的促进

①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对于学习目标有关的已有知识形成联想,产生先行组织者,从而促进迁移。

②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注意在各教学内容单元相对独立的前提下,体现各内容单元之间的内在逻辑性。

③在教学过程中,应具体分析所教授的内容适合于何种迁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他们所学习的内容是适合共同要素的迁移还是原理原则间的迁移。

④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出概括化的原理,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解释概念原则时,应引用大量例证,使学生能够正确把握其内涵与外延。

⑤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帮助他们掌握概括化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使学生掌握这些策略,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并促进迁移。

⑥利用反馈和归因控制,使学生形成对学校和学习的积极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避免消极心态产生消极迁移。


专业课.jpg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学习与迁移”,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