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微课
【答】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
2.教学效能感
【答】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直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3.讲授法(见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二、简答题
1.简述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简述朱子读书法。(见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3.简述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见2013年杭州师范大学真题)
4.简述教师权威的构成和来源。
【答】教师权威是教师权力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通过命令来安排或联合其他行动者的行动。这些命令之所以有效,是因为被命令者认为这些命令是合法化的。教师权威实质上是“合法性权力”,而权力是借助赏罚能力而使他人服从的。教师权威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必定是学生积极认可、内心信服的。
教师权威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种:(1)身份与地位权威。教师是社会文化的继承者,具有优良的人格特质,其思想言行为学生表率,其身份与地位为社会所尊重。(2)法定权威。教师可以依据学校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学习和言行提出要求,对不遵从指示或规章的学生,予以处分。(3)专业权威。优秀教师高度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能力及其在教学方面的优良表现,是赢得学生信赖的保证。
三、论述题
1.根据记忆遗忘规律论述促进记忆和保持知识的方法。
【答】(1)记忆遗忘规律。(见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真题)
(2)促进记忆和保持知识的方法:
①明确记忆要求,增强知识巩固的自觉性。②深度加工材料。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人们在获得信息时对它进行深度加工,那么这些信息的保持效果就可得到提高,并有利于信息的提取和回忆。③有效运用记忆术。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④进行组块化编码。所谓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⑤适当过度学习。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一般认为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⑥合理进行复习。a.及时复习;b.分散复习;c.反复阅读与背诵结合。
2.根据法律法规和教育理论,分析未成年人保护应遵循的原则。
【答】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条的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1)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原则。
它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目的。合法权益,简单地说,就是公民实际享有的、符合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利益。规定公民合法权益的法律很多,如《宪法》《民法典》等。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要求国家、社会和家庭共同行动,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的发生,并救济、恢复已经被侵害的权益。
(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原则。
人格是人能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是人身权的基本内容。侵犯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对他们的心理和身体造成的伤害十分严重,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尤其重要。
(3)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的原则。
它包括两个方面,即未成年人的身体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顺利发展,对未成年人的一生都非常重要。因此,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要研究、遵循这些特点。
(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就是通过一定手段,将知识技能等传授给未成年人,它是未成年人学习、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未成年人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教育可将他们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同时,也将对未成年人起到保护作用,大大地增强未成年人抵御外界侵害的能力,实现自我保护。但是,教育只是未成年人的自我完善,不能等于或者代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因此,绝不能放松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要把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结合起来。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