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日本教育的发展
一、20世纪初期至20年代末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l.《教育敕语》。1890年,日本天皇颁布《教育敕语》,重申忠孝为日本国体之精华、日本教育之渊源。要求日本国民”孝父母、友兄弟、夫妇相和、朋友相信、恭俭持己、博爱及众、进德修业、以启智能,成就德器。”《教育敕语》的颁布,表明日本教育开始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与日本的民族意识培养结合起来,以适应日本社会各方面快速发展的需要。从此,日本教育的发展转向了强调民族主义和加强国家对各类教育控制的方向。
2.《大学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要,1918年,日本颁布了经过修订的《大学令》,强调大学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传授国家所需要的思想和知识,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允许创办私立大学和地方公立大学;大学可由几个学部组成,也可设立单科大学;招生对象主要是预科或高级中学高等部的毕业生,经考试合格录取等等。《大学令》颁布以后,日本的大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易出题型:选择题
二、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1926年,日本裕仁天皇即位后,重视民族精神教育和军国主义教育,日本教育开始军国主义化。主要表现为:加强对师生民主进步运动的控制和镇压;加强教育的军国主义内容;军事训练学校化和社会化。1937年以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战时教育体制,教育成为战争的工具和机器。
◆易出题型:选择题
三、《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2011年统考己考选择题、2015年统考己考简答题)
1947年,日本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开始了战后第一次教育改革,改革的基本原则是“教育民主化”和“非军国主义化”。
《教育基本法》的主要内容有:(1)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的,培养和平的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2)全体国民接受9年义务教育;(3)尊重学术自由;(4)培养理智的国民;(5)国立、公立学校禁止宗教教育;(6)教育机会均等,男女同校;(7)尊重教育,提高教师的地位:(8)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得到鼓励和发展。此法案与战前军国主义教育政策截然不同,对战后日本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它被称为日本教育史上划时代的教育文献。
《学校教育法》是《教育基本法》的具体化,其主要内容有:(1)废除中央集权制,实行地方分权,削弱文部省权利,新设地方教育委员会管理学校事务;(2)采取“六三三四“单轨学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由原来的6年延长到9年;(3)高中以实施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为目的;(4)将原来的各种类型的高度教育机构统一成为单一类型的大学等。同时还对教员、校长、教育经费、教育行政管理等作出了相应规定。
《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的颁布,否定了战时军国主义教育政策,为战后日本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
◆易出题型:选择题
四、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教育改革★★★★(2014年、2015年统考已考选择题)
进入20世纪70年代,日本又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其中比较重要的是1971年6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的《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综合扩充、整顿的基本措施》咨询报告,拉开了日本自明治维新和战后初期两次重大教育改革后“第三次教育改革”的序幕。这次改革主要涉及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在中小学教育方面,日本提出了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国家和教育者的责任这3个基本目标和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10项具体措施。在高等教育方面,报告提出了5个方面的要求和12项具体措施。20世纪70年代,日本还颁布了《关于改善中小学教学计划的标准》、《小学初中教学大纲》、《高中教学大纲》等法规。
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教育改革更加具体和深入。1984年日本成立了“临时教育审议会”,1987年文部省成立了“教育改革推进本部”,二者成为推进日本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的领导机构。“临时教育审议会"1987年的咨询报告最有权威性,报告提出了教育改革应重视个性的原则、国际化的原则、信息化的原则和向终身教育体制过渡的原则。“临时教育审议会”还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主要有完善终身教育体制,改革中小学教育体制,强调按照灵活、多样、柔性化的观点改革学制,加强道德教育和体育,推进高等教育和师资培训等内容。
◆易出题型: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