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一、改造主义教育★★★★(2017年统考已考简答题)
改造主义教育是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一个分支。它在20世纪30年代实用主义教育的浪潮中产生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获得很大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茗名的教育家康茨、拉格、布拉梅尔德等。其基本观点如下:(1)明确要求教育应具有改造社会的目标。(2)教育要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精神。(3)强调行为科学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4)教育应该以社会问题为中心。(5)教帅应该进行民主的、劝说的教育。改造主义虽然在教育理论上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美国统治阶级所追求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长治久安,而不是什么“社会改造”,因而改造主义在美国教育中始终未成气候。
◆易出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论述题
二、要素主义教育★★★★★(2014年统考已考简答题)
要素主义教育是20世纪30年代末作为实用主义和进步主义教育的对立面而出现的。1938年在美国成立的“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是要素主义教育形成的标志。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教育家巴格莱、柯南特等。要素主义教育家认为,在人类的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要素,它们是种族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基础。在民主社会中,应该通过学校教育”使每代人拥有足以代表人类遗产最宝贵的要素的各种观念、意义、谅解和理想的共同核心”。
其观点的具体内容如下:(l)与美国进步教育思想尖锐对立,激烈地批判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认为进步主义教育导致了美囚教育质量的卜降。(2)把人类共通的“文化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3)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4)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5)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要素主义教育家要求美国普通中小学重新审查它们的课程计划,以保证学生学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强调“新三艺”,即数学、自然科学和外语。他们还强调必须按逻辑系统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
要素主义教育对美国的学校教育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它所提出的教育理论和策略也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对苏联和东欧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忽视学生自己的兴趣、身心特点以及能力水平,片面强调系统的、学术性的基本知识学习,加上所编的教材脱离学校教育实际,因而遭到一些社会和教育界人七的拌击。从20世纪70年代起,要素主义教育逐渐失去其优势地位。
◆易出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
三、永恒主义教育★★★★(2014年北师大已考名词解释)
永恒主义教育形成于20出纪30年代,其代表人物有美因的赫钦斯、阿德勒、英国的利文斯通、法国的阿兰等。永恒主义教育认为,教育的任务在于借助对永恒真理的认识促使永恒人性的发展;强调通过知识教学向学生传授永恒真理,以便使学生认识永恒的世界,同时又使人的最高属性——理性得到发展;提出让学生学习世界名著的“名著课程”计划。具体内容如下:(1)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2)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3)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4)提倡通过教学进行学习。
永恒主义教育对进步主义教育的批判比要素主义更加激进,但从整体上看,它并未提出什么新的价值判断标准。作为一种教育哲学思想,它在教育理论上有一定的影响,但在教育实践中的影响范围并不大,主要限于大学和上层知识界中的少数人。其复古态度遭到了许多相关人士的批判。
◆易出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四、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国家,是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哲学在现代的复活。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马里坦。新托马斯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如下:(1)教育应以宗教为基础。(2)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基督教徒和有用的公民。(3)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4)教育应该属于教会。
在现代社会,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家在强调宗教教育的同时,也尝试提出“现代化”和“世俗化”的口号,并要求重视精神生活方面的教育,因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作为一种提倡宗教教育的教育思潮,它存在着连自己也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从而必然陷入难以自拔的窘境。
◆易出题型:选择题
五、存在主义教育★★★★
存在主义教育是一种建立在极端唯心主义、唯我主义哲学基础上的教育理论,20世纪中期流行于美国和西欧各国。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博尔诺夫、奥地利的马丁·布贝尔、美国的尼勒等。基本观点如下:(1)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2)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3)提倡学生“自由选择“道德标准。(4)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5)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信任的关系。
作为一种教育理论,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教育和实用主义的观点,其中有一些观点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如强调个性的发展,提倡积极的师生关系等。但是,由于存在主义教育本身具有的消极因素,如:过于悲观主义的人生观影响了其教育观点;强调个人自由选择的道德标准,忽视了社会性;过分重视人文社会学科,忽视了自然学科;放任的教学观影响了教育的成效。因为这些致使它在教育工作实践中的影响甚为有限,而且在20世纪70年代后便逐渐衰落。
◆易出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
六、新行为主义教育★★★★
新行为主义教育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斯金纳、加涅、托尔曼等。其基本观点是:(1)教育是朔造行为。(2)程序教学。(3)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教学机器。(4)教育研究英国以教和学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
新行为主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理论发展,并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它把人类的学习仅仅归结为操作性条件的作用,忽视了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之间的本质区别,其所设计的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都明显具有机械主义的特征。
◆易出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
七、结构主义教育★★★★(2013年统考己考选择题)
结构主义教育是一种建立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知心理学基础上的,在现代欧美国家广泛流行、影响很大的教育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基本观点如下:(1)强调教育和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2)注重传授各门学科的菲本结构。(3)主张学科基础的早期学习。(4)提倡“发现学习法”。(5)教师是结构教学中的主要辅导者。
结构主义教育思潮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但是它的有些思想过于天真和理想主义,致使课程和教材的改革偏难。
◆易出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
八、分析教育哲学★★★★
分析教育哲学主张把分析哲学作为一种广泛用于教育理论。它是一种早期“元教育哲学”,注重教育名词和概念的分析,而不谋求系统的教育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索尔蒂斯、谢夫勒、皮得斯、以及英国的奥康纳。
分析教育哲学认为,在以前的教育思想中,教育术语和概念十分混乱并被人误解。因此,庄确使用教育术语,应该是教育哲学研究丁作的第一步。在论述教育问题时,应该尽措使术语符合逻辑、明白易懂。分析教育哲学提出了对教育名词和概念进行分析的两个具体方法:一是举出反例,二是解决先决的问题。
分析教育哲学引起了教育理论者对于语言和逻辑分析在表述教育概念或命题中的作用的重视,有助于在教育理论好严格地、正确地使用各种教育术语和概念。但是,分析教育哲学片面夸大了分析哲学方法的作用,容易吧教育理论的一些根本问题淹没在空泛的、繁琐的字旬分析中,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比较小。
◆易出题型:选择题
九、终身教育思潮★★★★
终身教育思潮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法国,60年代后在出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朗格朗,其终身教育引论被公认为终身教育思想的代表作。主要观点如下:(1)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