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6心理学考研知识点指导: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相关内容,为心理学考研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1、态度的实质––
1)概念––一般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2)定义的理解:
A、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B、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
C、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2、态度的结构
1)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2)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在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重要成分。
3)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1、品德的实质
1)品德的概念––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品德的理解––
①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不是先天禀赋,而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
②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若只是此一时、彼一时地偶然表现,则不能称之为品德,只有经常地表现出一惯的规范行为,才标志着品德的形成。
③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
2、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1)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重要部份。
2)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主要有三种:
①直觉的道德情感
②想象的道德情感
③伦理的道德情感
3)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它们与一般的技能和习惯并无差别,只是在用来完成一定的道德任务时,它们便有了道德的性质。
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1、态度与品德二者实质是相同的。品德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而态度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二者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
2、态度和品德的区别
1)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范围较大,包括对社会、对集体的态度,对劳动、对学习的态度,对他人、对自已的态度等。其中只有涉及社会道德规范,有些则不涉及,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份稳定的态度才能称为品德。––如某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却不等于其品德不良。
2)二者价值内化程度不同。
从态度最低水平开始,依次是“接受”即注意“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
以上是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6心理学考研知识点指导: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考研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